正文

你是誰的版本(4)

拖延心理學:向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癥宣戰(zhàn) 作者:(美)簡·博克


著,每個人都連在一起,相互依賴。發(fā)展跟家庭無關的個人興趣被認為是一種背叛。表達獨立的判斷,搬家,懷有不同的宗教或政治觀點 這些通往獨立的做法都是得不到鼓勵的。這樣的家庭所想傳遞的信息是:你不能獨立思考,你也不能離開我們而存活。

依附傾向也可以表現(xiàn)為對一個孩子照顧其他家庭成員的期待。或明或暗地,其所傳達的信息是:“我需要你;不要離開我”。父母可能生病了,或者精神抑郁,或者情感上有需要,轉而向孩子尋求支持和保障。當然,我們都愿意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成員。問題出在,當孩子去接管這個家庭的時候,他們跟父母的角色顛倒過來了。他們管理家務,照看弟妹,調解糾紛,或者以父母的一個準伴侶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孩子感到對家庭責任重大,以至于疏忽了自己的利益。她可能不再跟朋友們外出,也不再參加課外活動;也可能為了照料家里的事情而推遲回家做作業(yè)。依附傾向家庭的孩子會感到家里太需要她了,所以不能離開家庭,如果他們確實設法離開了家庭,一種深深的負疚感會一直盤踞在他們的心頭,讓他們無法釋懷。

當你回避那些可能離間你家庭關系的活動時,拖延可能會有助于你繼續(xù)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蛘?,當你在為自己的獨立感而掙扎的時候,當你想要在你跟其他人之間制造距離、避免糾葛的時候,拖延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關系密切只給你帶來窒息感、依賴感或者跟其余世界的隔絕感的話,那么你就會通過拖延來逃避依附的誘惑。

疏遠傾向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lián),沒有共同的興趣,也沒有受保護的感覺,疏遠傾向在這樣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無論他們是否以關系密切的形式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家里的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獨自的世界中。大家很少表達情感,甚至提都不提;如果誰有煩惱,大家都只當沒注意,并且還會看不起表露煩惱的人。他們對其他家人的內心生活并沒有多少了解,他們既不向家人請求幫助,也不給家人提供幫助。

父母可能一直過著就像不曾有過孩子一樣的生活,他們有時候通過言詞,有時候通過行為,傳遞出這樣的信息:“走開,不要打擾我”。設想一下,一個整天工作或者每晚看電視的父親,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在他眼里。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較疏遠,他們對孩子的經驗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會感到孤立無助。孩子必須獨自解決問題。無論是回家作業(yè),或者撰寫學期論文,還是為體育比賽做準備,家里沒有人給孩子提供幫助。當遇到麻煩的時候,孩子必須自己設法面對挫折和失望。這樣的家庭熏陶有時候會給拖延癥打下伏筆。在以后的生活中,獨自工作會觸發(fā)一種空虛感,那種孤獨的痛苦情緒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如果沒有人對一個孩子的思想和見解感興趣,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或許會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誰會在乎呢?所以像寫作和其他一些需要獨立工作的事情都會被他以拖延的方式回避掉。

為了激發(fā)冷淡的父母,有些孩子嘗試通過讓自己顯得滿心歡喜、興致勃勃和富有感染力來將父母吸引到自己身邊?!拔抑灰屪约鹤兊酶?,他們就一定會對我感興趣?!薄案谩笨梢杂泻芏嘁馑迹焊鼨C智,更有魅力,更自立,更活躍,更有格調。這里的“更好”是由孩子對家庭價值觀的理解所決定的。但是,就像我們在完美主義和拖延癥之間的關系中所看到的那樣:你對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當想要變得完美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引起關注并取悅某個人的時候,那么這無疑就成了一場風險很大的賭博。在疏遠的心理背景下,人們會不斷尋求他們所錯失的親密關系,或者,他們會通過拖延將人際關系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距離之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