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對杰克遜的敬意和懷念,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初衷。我們都不是邁克爾的粉絲,幾天來沉浸在介紹邁克爾的文字里,翻看了1000多幅照片和所有能夠找到的視頻,咀嚼著原本不那么熟悉的歌詞,挖出了“邁克爾·杰克遜中國網(wǎng)(MJJCN)”,我們還親自動手,先后整理撰寫了3萬多字作為書稿的部分內(nèi)容。
隨著工作的深入,我們深深地感到邁克爾的一生承受了太多太多——無與倫比的成功,全世界歌迷無以復(fù)加的愛,令人眩目的財富;他被人們擁戴為音樂王國里的一代天王,夢幻莊園里孩子的國王,拯救地球的神;同時,他沒有自由自在地玩與游戲的童年,沒有更多的完全屬于個人的私密空間,總是有那么多的猜疑和不信任,甚至是詆毀和誣陷,還有那些病痛,如白癜風(fēng),作為杰克遜,作為一個要以舞臺為生的人來說,其經(jīng)受的磨難一定不比貝多芬失聰少。然而,這還不是他要承受的一切,遠遠不是!
從電唱機、羅紋唱盤,到錄音機、錄影帶、電視、網(wǎng)絡(luò)視頻,還有排行榜、格萊美、索尼公司,科技的發(fā)展使音樂超音速地流行,現(xiàn)代運作和營銷模式使一個鄉(xiāng)間酒吧里的樂聲在世界各地回響,如此眩目,如此榮耀,它必然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它可以把一個人變成神,也足以毀滅一個人。在這樣一個瘋狂的世界里,我們又怎能不為之顫栗。他的音樂,無疑打上了美國文化烙印,打上了我們這個時代文明的烙印。他的人生也同樣承載了這段歷史的善與惡。
有人說,他是一個12歲的大男人,他沒有邁入社會前的成人禮,他保持了孩子般的天真、純潔,更保持了孩子般的敏感。也許對大多數(shù)成年人來說,一部分人面對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理性,而另一部分人則變得麻木!邁克爾的敏感,使他更多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虛偽和丑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