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兩個例子,幫助大家來理解如何辯證地思考。
當我們談論兩件不同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看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以區(qū)別來把握它們共性,這樣才能抓住本質(zhì)。比如說我們談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當我們談論這兩個文化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掌握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到底在哪?看不清楚這一點,它們就不是兩個文化,而是一個文化了。之所以說它們是兩個文化,一定是因為它們兩個之間有根本不同的地方,讓大家在實際中感受到它們確實不一樣。
所以當我們認識兩個不同的東西的時候,我們的立足點首先應該看它們的本質(zhì)區(qū)別到底在哪里,這樣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在這個基礎上,我可以去比較它倆之間的相同點。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是武漢大學一個搞文化的人寫的,講的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把中國和西方都講了。我覺得他就沒有抓住本質(zhì)把問題講清楚。從人類走出蒙昧,一直到基督教、佛教、孔子出現(xiàn)之前,此書認為這些文明走過的歷程全是一樣的。
那為什么到那個時間,距今2500年前后,大家突然不一樣了?不會憑空而來的呀。事實上在兩千多年前再往前看,盡管那個時候的文明流傳至今的文字記錄很少,而且確實處于人類的嬰兒階段,但是那個時候一定是有不同的,否則不會走到后來大家彼此之間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那當我們?nèi)タ磫蝹€事物的發(fā)展歷程的時候,我們要把握的是什么?我們要把握的是其中不變的東西。中國文化之所以還叫中國文化,一定有不變的東西在里邊。當我們看一個事物的成長經(jīng)歷的時候,我們要用它不變的本質(zhì)來把握它的變化。
看人也應該是這樣。有的人就是變化莫測,沒個準。你別著急,他一定有不變的東西,而那個不變的東西正決定了他為什么會變。比如有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是積極的造反派,堅定的“左派”;“文革”結束,他一轉身成了“官倒”;市場經(jīng)濟起來以后,又以民營資本家的身份活躍于社會之上。這種人變來變?nèi)?,不變的是什?一定是守住自己的眼前利益。因為存在這個不變的東西,所以決定了他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會變來變?nèi)ァ?/p>
這兩種類型的問題大家都會遇到,所以我簡單講解一下,幫助大家體會一下如何去辯證地思考。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很少一部分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比如物質(zhì)機械類運動,是純邏輯的以外,其他很多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都普遍具有辯證的特征。所以,辯證思考能力是我們需要具備的一個基本的能力。否則大家走上社會以后,就會舉步維艱,你很難理解周圍發(fā)生的一切到底是為什么,很難看清楚那些變化背后的客觀規(guī)律。
辯證思維能力,是可以綜合多個層面直接或間接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來一起分析的,所以它是立體的。但是,它不像邏輯分析那樣嚴密。
為什么中華文明是以辯證思考為核心?這是有著根本性原因的。它說明了我們的文明,從一開始就抓住了世界的主要特征。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就心安理得地拒絕加強我們的邏輯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