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點的選擇在這中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應該如何建立衡量收益和損失的參照點?而人們實際上又如何設定參照點?這兩個問題存在區(qū)別,讓我們依次來進行探討。
經濟學家會告訴你不應該設定參考點。你不應該從收益或損失的角度來進行考慮,而應該從凈資產的角度來進行考慮。不管你所選擇什么參照點,從理性選擇的角度來看都是隨意的。
我的觀點與此稍有差別。我認同經濟學家所說的一點,即人們所選擇的眾多參照點是隨意的。例如,假設你在1995年帶著2000美元前往拉斯維加斯一周,返回時身上裝著3000美元。數(shù)年后你再次帶著2000美元前往拉斯維加斯一周,但返回時皮包空空。當你返回后朋友問你:“嘿,在拉斯維加斯成績如何?”你會怎么說?你會說自己損失了1000美元嗎(這兩趟的凈損失)?還是會說自己損失了2000美元(第二趟的損失)?大部分人會說損失了2000美元,因為我們會將之前的勝利“正常化”(調整了我們的參照點)。我們從心理上將這兩趟旅行視為獨立的事件。但如果你在第一天贏了1000美元,然后第二天輸了2000美元,當有人問到輸贏情況時,你很可能回答說輸了1000美元。你不會將第一天的勝利正常化。你會將這兩天的賭博視為一件事情。那為什么在上一種情況下會將你的參照點正?;?,而在后一個不會呢?這中間沒有邏輯性,只是心理因素作祟。這個例子說明了參照點的選擇是隨意的,所以經濟學家有充分的論據(jù)。
但有些參照點從邏輯上和實際上都具備重要的意義,它們不是隨意的。例如,股票購入價格就是一個重要的參照點,用以確定在股票售出時是賺錢還是虧本。據(jù)我所知,沒有哪個政府堅持應該參考股票持有期間的最低價來計算資本利得,或者允許參考股票持有期間的最高價來計算資本利得(這個參照點可以幫助你逃避繳納資本利得稅!?。。┠憧赡苷J為第一個參照點不合理,而政府也會認為第二個不合理。你們都是正確的。
正如我在上一章中所提到的,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參照點。它就像一個燈塔,在你進行財務決策時向你指明風險承受力。當這個特定的參照點告訴你可能存在損失時,是否應該接受或拒絕風險并非一成不變——正如我剛剛所說,當兩個可選項都存在出現(xiàn)災難的幾率時,災難的出現(xiàn)概率要比災難大小更重要。但我建議從長遠來看,你必須擁有充足的現(xiàn)金流,這可以幫助你在不同的財務狀況下采用適當?shù)牟呗?。由此可見,有些參照點比其他參照點更令人信服,所以經濟學家關于所有參照點均是隨意的這個觀點存在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