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管理藝術(shù)(11)

商解三國 作者:李光斗


張飛、關(guān)羽是最先被唬住的,一個賣五谷雜糧的小販、一個殺豬的屠戶,哪見過什么“皇叔”,這個長得“耳垂肩,手過膝”,相貌非比尋常,而且滿嘴“漢室、仁義、大業(yè)”之類大話的人,早把關(guān)、張二人說得心花怒放?!坝懈M?,有難同當”,劉備在自己的愿景中為關(guān)、張二人預(yù)留了位置,后來劉備一步步發(fā)展起來,靠的是關(guān)、張二人在戰(zhàn)場上賺取的資本。

劉備的另一個得意之作是成功聘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那么有才,而且非常傲,常拿自己跟管仲、伯夷這樣的千古賢臣相比,為什么偏偏選擇投靠當時一窮二白的劉備呢?有人說是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其實未必,如果劉備是呂布之流,恐怕天天去也見不到孔明,只會逼得臥龍先生搬到其他地方去當臥虎、臥豹。真正讓孔明動心的,其實是劉備的發(fā)展愿景。因為孔明是一個名利兼顧的人,當前能提供這種機會的,也只有劉備了,畢竟人家是皇帝親自承認的“皇叔”嘛。當然,諸葛亮也有自己的理性分析,曹操那里人才濟濟,可供發(fā)揮的空間不大,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愛故弄玄虛,搞不好自己哪天就有性命之虞;孫權(quán)雖然固守江東,但也限制了他對外發(fā)展,況且孫氏集團高層都是親戚,難免處處受制于人;劉備是皇叔,平時形象樹立得也不錯,他手下還有多員忠心耿耿的猛將,雖暫時居無定所,但也機動靈活,天下正亂,不愁沒有地盤搶。其他人就不考慮了,都是沒有遠見和理想的主兒。諸葛亮考慮了大半年的時間,正好劉備第三次來請,也就順水推舟,就此出山下海。

愿景管理需靈活應(yīng)用

愿景管理不是一套固定的說辭,要根據(jù)對方不同的興奮點和欲望有的放矢,這一點在三國時期的說客嘴里有很直觀的表現(xiàn):呂布好財,貪圖享受,李肅去說服他時,禮物是赤兔和金珠,而且告訴他,跟著董太師就有享不清的榮華富貴,呂布當時口水就下來了。

很多企業(yè)家太低調(diào),只喜歡埋頭苦干,不喜歡講故事、許愿景,偶爾有一些懂得愿景管理的人,都被稱做“瘋子”、“狂人”?,F(xiàn)在看來,許多許多瘋子與狂人都已成為各自領(lǐng)域成功的典型代表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