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2)

人為什么活著:稻盛和夫的哲學 作者:(日)稻盛和夫


再者,現代社會一味地強調科學,任何事物都只能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但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先進的人類與社會,是否也應該設法善用哲學理論呢?這樣的思維幾乎是被人類遺忘了。

我認為,凡事并不一定要從是否符合科學這個惟一的角度著手,只將符合科學原理當成首要原則,而應從“對人類和宇宙而言,何種思維方法是必要的”這一角度去思考。

可惜科學界至今仍未出現有關這種思維的理論,即使有人提出來,也會立刻被評價為“不科學”,而繼續(xù)被忽略。如果科學界依然不改變這種態(tài)度,我認為所謂的現代科學很難引導人類走向真正的真理。

例如,人類最初發(fā)現原子時,認定原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物質;到了粒子被發(fā)現時,則推翻了原子最小的見解;研究繼續(xù)進行的結果是,目前又發(fā)現了比粒子更小的物質,即夸克。

事實顯示,現代科學已經證實的真理,未來還是可能被推翻的,因此,所謂的科學只不過是“目前能力所及所了解的有限事實”罷了!我們無法用科學正確解釋所有的現象,也無法確認已經被科學證實的事物就是惟一的真實。

擁有博士頭銜的麻醉專家青山圭秀曾經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科學方法尚無法說明整個麻醉的原理。為何用了某種藥物之后,人類的感官會停止運行,雖然在醫(yī)學上已經正式承認這樣的醫(yī)療行為,但是就理論方面而言,仍有很多疑點無法解釋清楚。

就麻醉而言,最簡單的反應就是人類因此失去痛感,這種感覺可以說是構成意識的基本要素(也是機能),但是至今為止科學仍然無法說明此種反應的原理。

此外,有關精神療法方面,聽說使用抗抑郁藥物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有實驗顯示,用面粉代替感冒藥給病人服用,結果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也能康復。我認為,這是因為病人都具有“吃藥可以治病”的意識,正是這種意識讓他們恢復健康。

然而,以現代科學的研究方式,想要探究意識的真相是不可能的。科學界最怪異的地方在于,不但無法及時建立一套可以研究意識活動的方法,而且一遇到與意識有關的問題,就毫不考慮地搬出“這不符合科學原理”的結論,立刻把問題丟開。

即使科學界很努力地鉆研一些小小的研究,確認一些理論并匯集成冊,仍然對全盤了解意識沒有幫助。就像很努力地制造零件,并將所有的零件拼裝成一部機器,結果拼裝出來的機器可能可以運行,也可能停滯不動。換句話說,要制造一部機器,首先應該全盤理解這部機器的功能,才能著手開始進行。

以此觀點重新考量科學界對意識的研究時,我們必須先將人類和宇宙視為整體作全面性的觀察,同時有必要從造物主(即宗教提及的上帝或神)的角度來審視這個世界。

研究時必須考慮,單從小處著手,無論如何,也是無法理解全貌的。我覺得,現代的科學界和科學家們的研究多流于見樹不見林。我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的是從造物主的角度來審視世界,也就是環(huán)視整個宇宙和人類的問題之后,再認真考慮,人類到底要如何思考,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