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氣不如爭氣:提高能力才是硬道理(3)

換工作不如換思維 作者:黃志堅


紐約戴爾·卡耐基學院的一位學員名叫格林,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推銷員。他的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相當于在今天經(jīng)濟條件下的12萬美元。

當格林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有一次他的爸爸帶他參觀了他們家的菜園。他的爸爸可以說是當時他們那個地區(qū)最好的園主,他在園子里辛勤耕作,熱愛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為榮。

當他們參觀完之后,爸爸問他從中學到了什么?而格林當時只能看出來爸爸顯然在這個園子里狠下了一番工夫。

對這樣的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對兒子說:“兒子,我希望你能夠觀察到當這些蔬菜還綠著時,它們還在生長;而一旦它們成熟了,就會開始腐爛。”

格林說:“我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我來上這門課是因為我認為自己能從中學到些什么。坦白地說,我確實從其中一節(jié)課中學會了一些東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筆生意,并得到了上萬美元,而我曾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試圖做成它。我所得到的這筆錢能夠付清我這一生接受促銷培訓的所有花費?!?/p>

杜魯門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tǒng),他沒有讀過大學,但他的信條是:“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一名領(lǐng)袖,然而每一位領(lǐng)袖必須是讀書人?!?/p>

美國前任總統(tǒng)克林頓也說:“在19世紀獲得一小塊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錢,而21世紀,人們最指望得到的贈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聯(lián)邦政府的獎學金。因為他們知道,掌握知識就是掌握了一把開啟未來大門的鑰匙?!?/p>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人。世界500強大企業(yè)的CEO至少每個星期要翻閱大概30份雜志或圖書資訊,一個月可以翻閱100多本雜志,一年要翻閱1000本以上。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旦離開學校,就不再繼續(xù)學習了。前幾年,中央電視臺還就此做了一次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許多人家里根本沒有買過什么新書,書架上放的幾乎全是在校學習期間的課本。

這反映了一個事實:上班后人們不再讀書,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時間浪費在閑聊與看電視上。電視節(jié)目固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是所有電視節(jié)目都如此。我們更應(yīng)該學一些工作之外的新東西,以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自己適應(yīng)這個社會的能力。這樣才能在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中立于不敗之地。

想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人學習必須以積極主動為主,因為它有別于學校學生的學習:缺少充裕的時間和心無雜念的專注,以及專職的傳授人員。要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勝出,就必須學會從工作中吸取經(jīng)驗、探尋智慧的啟發(fā)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資訊。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有所停歇,要把工作視為學習的殿堂。你的知識對于所服務(wù)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價值的寶庫,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監(jiān)督,別讓自己的技能落在時代后頭。

我們只有以更大的熱情,如饑似渴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zhì)。未來的職場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一個人如果善于學習,他的前途會一片光明。

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多想想,你現(xiàn)在擁有什么樣的技能可以使你的工作因之得益;在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中,你必須掌握的一般的工作技能和對你的前途大有幫助的特殊技能分別是什么。

通過確認自己能干什么和會怎么干,你就可以更好地去把握自己的資質(zhì)是什么。也就是說,干什么是你的天分、你的優(yōu)勢。唯有掌握了這些,在職場中才能掌握更多優(yōu)勢。

第三種思維沒有懷才不遇,只有能力欠缺

如果說工作就是生意,那么,人才就是商品,既然是商品,暢銷、滯銷、適銷都是最正常的現(xiàn)象。老板作為你的顧客,挑剔、不識貨都是最自然不過的。這只能說明你這個新產(chǎn)品有問題,或者是你的推銷能力不行。因此,與其懷才不遇地蹉跎時光,不如主動去推銷自己,為自己爭取工作機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