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本書的閱讀之前,我需要告訴您的是:作為一名教師,也作為一名家長,我和您一樣,終其一生我們都在面對相同的一句話——“不論你的事業(yè)多么成功,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成器,馬上就會有全軍覆沒的感覺!”
這是在一個親子論壇中,一位事業(yè)有成的父親發(fā)出的無奈而沉痛的呼喊。我想,這句話也道出了我們很多家長的心聲。無需解釋、無需重申,每位家長對此都會有著深刻的感悟。
那么,決定孩子“成器”或“不成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究竟是什么,在影響和塑造著孩子的一生,甚至決定著孩子的一生呢?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我曾多次試圖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找出破解這個困擾無數(shù)家長和教師的難題的答案。直到2008年初的時候,在朝華出版社相關編輯的組織和協(xié)助下,我和幾位同事一同坐下來,對一些孩子小學階段的成長過程,以及這些孩子日后的學業(yè)情況、現(xiàn)今的生活狀況等進行了一次詳細的梳理。反觀孩子們在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整體發(fā)展和表現(xiàn),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四年級,對孩子的一生來說,實在是太關鍵了!
無論教師還是家長,對于四年級的孩子,都會有著這樣的深刻感受、深刻印象:
孩子在小學一到三年級,仍然是一個很懵懂的年齡,他們會更多地聽從父母和老師的安排,他們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而且,他們學習成績的差異也并不是很大,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很容易地收獲滿分或基本不錯的成績。但是當孩子進入四年級以后,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隨著身高的增長、大腦細胞的高速發(fā)育、學習難度的增加,孩子似乎是在一夜之間長大了很多。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自己很難改變的習慣,以及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的口頭語中增加了“不”、“我認為”、“我有權利”等很多展現(xiàn)自我思想的詞匯。而且,此時他們的成績也開始拉開了距離——一些孩子突飛猛進,原來平平的成績變得很優(yōu)異;而一些平時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反而開始變得貪玩,成績直線下降……
從孩子自身角度來說,這種轉變也強烈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在孩子的日記本以及作文本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語句:
“我已經(jīng)是個大孩子了……”
“我有很多的煩惱……”
“我常常在思考……”
在四年級左右,這個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期、孩子從小到大的一個重要轉折期,這種種的轉變,將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通過群策群力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很多教師都有著如下六點共識:
四年級,是孩子情緒、情感的突變期——父母的一個不小心,孩子便很可能由此走向叛逆之路;
四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fā)期——如果孩子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就會將學習視為一種不得不為之的“勞役”;
四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四年級時的好成績或壞成績,都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xù)延續(xù);
四年級,是孩子習慣的定型期——這一時期是孩子強化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關鍵期;
四年級,是孩子道德情感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期——孩子在這一時期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德和社會評價能力,將會令其受益一生;
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轉折期——孩子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將為其日后的學業(yè)鋪平道路。
很顯然,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明白:找到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是我們需要做的第一項工作,而最重要的卻是第二項工作——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人生轉折期,四年級左右,對孩子施行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并促進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我們本書的創(chuàng)作。
在本書中,我們將站在教師與家長的雙重角度,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從分析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入手,向廣大讀者充分呈現(xiàn)本書的四大特色:
特色一:更注重的是方法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種現(xiàn)象相當普遍——家長們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都掌握著千萬種科學的教育理論,卻唯獨缺少愛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實踐方法。
例如,很多家長都知道賞識教育的重大意義,并懂得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及時的鼓勵。可鼓勵的時機有哪些?鼓勵的具體方法又如何呢?再比如,任何人都知道預習、復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提高成績??深A習的方法有哪些?怎么復習才最有效呢?
與一味介紹教育理論的書籍不同,我們要告訴您的是——方法!
特色二:更關注孩子的心理世界
孩子的任何一種轉變,都有著其必然的心理淵源。所以,我們倡導:只有首先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去真正地了解和尊重他們,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
所以,本書將更多地針對孩子在四年級,也就是10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心理特征、心理發(fā)展走向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闡述。
我們希望每一位家長,在擔好父母職責的同時,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心理醫(yī)生。
特色三:體現(xiàn)家校聯(lián)合教育思想
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家校聯(lián)合,共同育人。
家庭與學校,是孩子最重要的兩個成長空間。如果深入分析,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孩子身上存在的很多問題,如厭學、自卑、學習成績下降,等等,都不是家長或?qū)W校單方面教育所能改變的。
要想把孩子教育成材,不僅需要教師與孩子之間經(jīng)常溝通、家長與孩子之間經(jīng)常溝通,更需要家長和教師之間常做一些交流。這也正是我們寫作本書的目的之一。
特色四:提高學習成績與人格培養(yǎng)并重
通過分析很多孩子的成長之路,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能擁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智力上的差異并非決定因素,孩子是否擁有一個好個性、好習慣,才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勤奮好學、積極進取、認真仔細等很多好習慣,往往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
因此,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在講述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會針對四年級左右孩子的心理特點,具體介紹一些相關的良好習慣與個性的培養(yǎng)方法。畢竟,我們希望帶給孩子的是一個美好、成功的未來,而不單純是次次滿分的優(yōu)異成績。
由于篇幅所限,我們在此就不做更多介紹了。希望您能在后面的閱讀過程中,收益良多。
閱讀此書的特別提示:
1. 由于參與撰寫此書的教師較多,所以我們在人稱上統(tǒng)一用“我”以及“我們”來泛指作者,以方便讀者閱讀。
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早熟已經(jīng)成為了很多孩子共同的成長特征。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從孩子三年級的時候既可開始閱讀此書。
此外,由于四年級以后的教育具有連貫性,四年級這個轉折期具有延續(xù)性,所以即使孩子到了五六年級,這本書也同樣非常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