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節(jié):第七章 灌壇有令(1)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第七章 灌壇有令

姜尚上任途中,一路曉行夜宿,轉(zhuǎn)眼已近灌壇城,卻見地面上莊稼飽受旱魔之災(zāi)。

一日,車夫喊道:"令尹老爺,前面就是灌壇城了。"姜尚聽得清楚,這便是他步入仕途的第一站。進(jìn)得城來,他決定下車察看民情。

姜尚來到一座龍王廟前,見眾多鄉(xiāng)民跪在廟前,求天降雨。他們殺豬宰羊,焚香祈禱,口里不住地喊道:"老天下雨吧!老天下雨吧!"火辣辣的太陽,把人們烤得熱汗直流,簡直喘不過氣來。

鄉(xiāng)民請巫祝占卜。巫祝道:"好吧。待我卜上一卦。"說罷,他走到供桌前,拈動搖幡,揮舞小旗,瞇起雙目念念有詞。片刻,又燒甲骨。骨板裂紋后,他盯住支離破碎的裂縫,高聲說道:"灌壇地面有一條蛇精作祟。如果不把它燒死祭天,老天十年八載也不會下雨的。"

巫祝沉思片刻,繼續(xù)說:"這條蛇精已轉(zhuǎn)生為人,就在你們中間。"巫祝裝腔作勢,背了雙手,在人群周圍走來走去的尋找。突然,巫祝停下腳步,用手指著一個美麗的少女,高聲喊道:"是她。她就是蛇精。"

人們立即把目光集中在少女身上。那少女嚇得六神無主,四肢軟癱,面色煞白,拼命呼叫道:"不是我。不是我。我不是蛇精,大爺大叔們救救我啊。"

求雨心切的鄉(xiāng)民把她架到了柴薪上。兩個赤臂大漢,手持火把準(zhǔn)備點(diǎn)火。

姜尚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聲道:"住手。"

人們立即把目光轉(zhuǎn)向姜尚。

巫祝走出人群,瞪著一雙蛇眼逼問姜尚:"你是什么人?為何多管閑事?"

姜尚哈哈大笑說:"我姓姜名尚,字子牙。灌壇有令,就是本人。"

鄉(xiāng)民們吃一驚:怪不得他膽子這么大,原來是新來的令尹老爺。

此時,巫祝陰險一笑,走到姜尚面前道:"請把大印拿出來,讓眾人見識見識。"

姜尚當(dāng)眾取出閃閃發(fā)光的銅印道:"請看,難道還有假不成!"巫祝是見過大印的,他立刻知道遇到了勁敵。巫祝決定以守為攻。他向姜尚深施一禮,說:"不知令尹大人聽說過沒有?昔日明君湯王之時,大旱三年,寸禾不生。湯王祈雨,卜師占了一課,道須用活人祀天。湯王聽罷長嘆一聲,惋惜道:'我求雨是為黎民,倘若殺民以祀天,不如讓我焚身祀天。'說罷,叫人積了柴薪,剪發(fā)凈身,跳到柴薪上?;饘⑷紩r,他的愛民正氣感動了上天,降下一場喜雨,故湯王有明君之傳聞。今日,令尹大人初到灌壇,愛民如子,為何不向先王成湯學(xué)習(xí)一番呢?"說罷,他用雙目盯住姜尚的臉。

姜尚聽罷哈哈大笑,卻說:"好一個博古通今的巫祝。我焚身以祀天,你能代我治理灌壇嗎?真是癡人說夢一般。"

姜尚又面向黎民百姓說道:"父老鄉(xiāng)親們,我們不能聽天由命。僅僅靠天吃飯,我們生了雙手干什么用?我們要學(xué)禹王,尋找水源,挖河修渠,引水灌田。目前要引水灌田,挑水澆田,這才是根本。"

鄉(xiāng)民們聽了交頭接耳,竊竊議論道:"對呀!挖河修渠,引水灌田,挑水澆苗,還怕什么天不降雨?"于是一哄而散。巫祝也灰溜溜地走了。

那少女跪到姜尚面前磕頭說:"謝令尹老爺救命之恩。大人晚來片刻,民女就沒命了。"姜尚把少女帶到官衙,喚來司寇作陪,問道:"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處?巫祝今日為何要將你燒死?你要如實(shí)講來,本令尹為你做主。"

那少女淚流滿面說道:"民女姓婁名蘭,本城人氏。父親去年病故,那巫祝到我家超度亡魂,對民女存下不良之心,民女不從。今日求雨,不想被那賊子認(rèn)出,他便當(dāng)眾誣我為蛇精。若不是令尹老爺一力相救,民女早已化為灰燼了。"姜尚道:"那巫祝著實(shí)可惡,天地不容。他叫何名?家住何處?還有哪些劣行?把你所知道的如實(shí)講出,我好為民除害。"婁蘭就講述起來:

"這巫祝姓子名威,是東城大族長之子,平日為非作歹,魚肉鄉(xiāng)民。他還是拈花惹草之輩,見到妙齡少女就垂涎三尺,已婚女子也不放過。半年前,他害死東城的申青,強(qiáng)占其妻,是條害人毒蟲……"

姜尚聽到這里插言:"且慢,子威奪人妻,害死其夫,這是人命關(guān)天的大事,你與我仔細(xì)講講。"婁蘭就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姜尚聽罷,囑咐:"今日問你的事,切莫走漏風(fēng)聲,以免打草驚蛇。待我動員四鄉(xiāng)抗旱救禾事畢,再為你處理此事,你看可好?"婁蘭說:"一切聽?wèi){老爺安排。"姜尚就派司寇送她回家了。

次日,灌壇令姜尚召集一城四鄉(xiāng)七十二位族長,部署抗旱事宜。

姜尚道:"時在三伏,萬民盼雨。據(jù)本令所知,灌壇已有一月不曾降雨。昨夜,東海神女路經(jīng)此地托夢給我,說天龍違禁,被天帝囚住了,暫由地龍理政。地龍豈能降雨?便只有供民以江河池塘之水。而今灌壇久旱不雨,地水卻是橫流不息。我輩為何不用江河、溪流、池塘之水澆禾呢?"

眾族長聽罷,如醍醐灌頂一般,立刻議論紛紛道:"怪不得久旱不雨,原來天龍出事了。""有地龍也行。江河之水也能活苗。""不能再靠天等雨了,那就澆禾吧。"

待眾聲平息下來,姜尚說道:"唯今之計,便是動用全邑之民,奮力運(yùn)水澆禾。男丁開渠引水,以灌平川之田。嶺坡之地,也要肩挑手提澆莊稼。老翁、兒童之輩也要動手。自明日起,全邑之民齊動手,不得違抗,不得拖延。本令尹要逐日出行,巡查四鄉(xiāng)。半月后,禾苗青青之地,賞;田禾枯死之地,罰。有膽敢繼續(xù)聚眾求雨者,殺。"

聽到最后一個字,全體族長都打了一個冷戰(zhàn)。人人心想:"這新令尹好厲害!"

四鄉(xiāng)族長紛紛散去。姜尚喚住司空婁忠,吩咐道:"自明日起,我要天天下鄉(xiāng)督察抗旱活動,由你作陪引導(dǎo)。"

婁忠應(yīng)道:"遵命。"

縣吏走后,姜尚留下司寇任宣,叮囑道:"你要深入查訪妖巫子威的罪行。有罪必究,不得有誤。"

任宣應(yīng)道:"遵命。"

次日,姜尚便讓婁忠騎馬引導(dǎo),自己坐車下鄉(xiāng)察看。往日里河旁、溪邊,少人的汪邊、井臺,今天卻是熙熙攘攘,行人接踵成行。他每經(jīng)一地都停駐車馬,走近人群,對鄉(xiāng)民招手致意,并喚來族長進(jìn)行慰問。他離去之后,鄉(xiāng)民便議論紛紛,稱贊道:"還是這位令尹大人好!"

一日,姜尚和婁忠出城不遠(yuǎn),竟有人當(dāng)路攔住了馬車。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婦,一邊跪地磕頭,一邊喊道:"冤枉呀!令尹大人,你要為民婦做主啊。"

姜尚叫車夫停住馬車,讓婁忠喚起老婦,將她領(lǐng)到路旁樹下。

姜尚走到老婦面前,問道:"你狀告何人?"老婦道:"告我兒媳。"姜尚說:"你告她何罪?"老婦道:"告她私通奸夫,害死我兒。"姜尚問:"奸夫何名?"老婦道:"巫祝子威。"

姜子牙聽罷,眼睛一亮追問道:"東城大族長之子,如何害死你兒?"老婦哭訴道:"老爺是外地之人,不知本城實(shí)情,聽老婦與你從頭講起吧。"

原來這位老婦之子姓申名青,在巫祝夏奚的作坊中當(dāng)木匠。夏奚生有一女,名叫夏苗,長得倒也美貌,卻是水性楊花之女。她先是與父親的門徒子威眉來眼去,不久便勾搭成奸。夏奚見申青身懷絕技,想把他留在作坊,就以女嫁之。于是,兩人拜堂成親后,在城里租房居住。這樣一來,倒留給夏苗和子威更多的通奸機(jī)會。那日,兩人通奸正被申青撞個正著,于是二人便動了殺機(jī),把申青勒死了。半年后,子威把夏苗娶到家中,作了二房小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