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北伐(1)

蔣介石傳 作者:(美)布賴恩·克羅澤


蔣介石曾在日記中表示他不喜歡政治,他寫道:“政治使人過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誼何在?”但是不久就表明,在政治權(quán)術(shù)方面,他是一個“進步”很快的新手。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國民革命軍是一種新型的軍隊。他們充滿信心,并由于取得了巨大、迅速的勝利而士氣高漲,隨著不斷地向北進軍,隊伍也隨之不斷地壯大。

如果說歷史上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曾在最混亂的變革中出現(xiàn)過的話,那么,北伐將是必要的。

蔣介石非常自信地認為,不管局勢如何,他都能夠領(lǐng)導新的革命軍走向勝利。

然而,共產(chǎn)主義者,尤其是蘇聯(lián)人,卻不像他那么樂觀。從理論上講,這種懷疑是有根據(jù)的。

在蔣與他的軍事目標之間,存在著五大軍閥,其中三個在上一章中已經(jīng)提到,他們是吳佩孚、張作霖和馮玉祥。

吳佩孚駐扎在很遠的地方,曾被馮以翻云覆雨的手段打敗。1926年初,他從湖北根據(jù)地卷土重來,并占領(lǐng)了河南。他控制的地區(qū)有湖南、四川和貴州,軍隊大約是25萬。張作霖當時是北方軍閥中最強大的一個。他控制著山東、滿洲里、熱河、察哈爾和河北,估計他的軍隊是30萬至50萬。

孫傳芳以20萬軍隊控制著從上海至江西南昌的華東地區(qū)。他橫跨長江下游,包括江蘇、安徽、浙江和江西。

另外兩個是強大而又引人注目的馮玉祥和閻錫山。趕走了吳佩孚以后,馮將自己的部隊增至萬人左右。但是,由于他過分擴張,使自己的側(cè)翼暴露在閻的勢力之下,閻當時似乎想跟張聯(lián)盟。那時,馮控制的省份有山西、甘肅、綏遠(現(xiàn)在的內(nèi)蒙古)和察哈爾。因此,他有資格被看成是“西北軍閥”(盡管人們無數(shù)次地稱他為“東北軍閥”)。

1926年1月1日,馮突然宣布他將退休,并動身去作長途旅行,最終目的地是莫斯科。在那里,他希望能為他那支號稱是國民軍或人民軍的部隊搞到給養(yǎng)。當他走了幾個月之后,他的下屬指揮官撤退了暴露在閻的勢力之下的那部分部隊,并將該部隊拉到距北京50英里以內(nèi)的長城南口。

閻和一般的軍閥不同。一般的軍閥是掠奪性的、破壞性的、自私自利的。而閻則以“現(xiàn)代的”或“社會的”軍閥而聞名于世。他開辦學校,促進衛(wèi)生事業(yè),禁止鴉片,修建公路和橋梁,并且采用各種方案開墾土地,灌溉土地,提高耕作水平。

巴巴拉?塔奇曼寫道:“他的旁邊坐著在劍橋受過教育的中國秘書。他按照外國的風格宴請賓客,用的是玫瑰色的、銀色的和石榴色的水晶酒杯,餐巾巧妙地折疊成玫瑰狀、鳥狀和寶塔狀。飯后,由侍從拿著掛在高高的柱子上的五顏六色的燈籠,護衛(wèi)著客人穿過撒滿月色的花園?!?/p>

馮和閻都害怕遭到蔣介石的打擊,他們表示參加國民革命。

軍閥部隊的數(shù)目總共不少于75萬。與勢力強大的軍閥相比,1926年初蔣的軍隊人數(shù)不超過萬人,編成六個師。從理論上說,這是不夠的。但是,要等到他的軍隊數(shù)量能敵得過他的對手的那一天是不可能的。蔣給了自己六個月時間。在制訂計劃與訓練的過程中,有時候軍事問題相對于政治問題而言,似乎是第二位的。

國民黨“二大”在汪精衛(wèi)的主持下,于1月1日至19日在廣東召開。會議決定以孫中山的遺囑作為國民黨永久的基礎(chǔ)。宣布孫逸仙的在天之靈永遠是該黨的燈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