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打時,理查三世發(fā)現自己一邊的陣線有潰逃的趨勢,便縱馬過去維持秩序,結果那只少了根鐵釘的馬掌脫落,馬成了瘸子,很快就摔倒在地,理查三世自然也被掀翻,敵軍趁機掩殺過來,國王丟了小命。這個故事最近經常出現在管理書籍上,被當做案例使用,告訴大家,細節(jié)的重要作用,一件小事的疏忽可能會徹底逆轉全局。而理查三世也被取笑為因為一個鐵釘失去一個國家,還出現了相關的諺語:少了一個鐵釘,掉了一個馬掌。掉了一個馬掌,失了一匹戰(zhàn)馬。失了一匹戰(zhàn)馬,敗了一場戰(zhàn)役。敗了一匹戰(zhàn)役,丟了一個國家。
理查三世的死結束了短命的約克王朝,亨利?都鐸進入倫敦登基成為英王,開創(chuàng)了都鐸王朝,而這位亨利按排行就成為亨利七世。亨利七世一加冕,馬上正式迎娶愛四的大姑娘,新王后很快就生下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這樁美滿的婚姻宣告著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30年的玫瑰戰(zhàn)爭正式結束,這一場恩怨的結果是:兩家合并為一家,一笑泯恩仇。
玫瑰戰(zhàn)爭這幾十年,英國老百姓看慣了王位的更迭,那些皇親國戚們頻繁的篡位動作,讓英王室的形象變得有點難堪,亨利七世上位后頭等大事,就是要重建王權。嚴格說起來,亨利七世也是篡位的,從血緣上講,他應該是最近這段篡位的國王中最邊緣的,資格最不夠的,但他運氣好,理查三世幫他清除了愛四的兒子們,理查自己的兒子又死了,其他就算有比他夠格的,也在玫瑰戰(zhàn)爭中被削弱甚至消滅。但想當國王的人是死不完的,亨利登基不久就鎮(zhèn)壓了兩次叛亂,這兩次叛亂都是一些貴族打著約克或是蘭開斯特的旗號發(fā)難,好在當時的英國上下軍民,再也不愿意國家陷入內亂,不管亨利七世的血統(tǒng)夠不夠資格,他既然已經登基,就接受了吧,千萬不要再亂了。亨利七世的平亂基本上是獲得了英國百姓的支持。
亨利七世也是明君,他任內最了不起的貢獻就是把英國從歐洲那些勾心斗角的泥沼中拔出來。在王位造反添亂的各路人馬中,很多都是境外勢力支持的,法國、蘇格蘭這些老冤家自然都首當其沖,巴不得英國天天有人篡位內戰(zhàn)。亨利七世知道,如果不能安撫這些鄰居,自己的王位總是坐不熱的,不僅國內上下要支持自己,周邊鄰居乃至整個歐洲都要認可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手上的資源,開始跟周邊的國家拉關系。什么是亨利七世最大的資源呢?就是他生的這四個孩子。孩子只有四個,周圍如狼似虎的鄰居可不少,如果想用聯姻的法子搞好鄰里關系,孩子明顯少了,所以就要遴選一下,要按重要程度給鄰居們排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