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總是伴隨社會動蕩,眼看要餓死了,工人們也會造反,那個時候沒人告訴英國工人,剝削壓迫他們的,是萬惡的制度,“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道理當時沒人知道,因為說這句名言的人還在他媽媽肚子里,不過快出來了。因為沒有明白人講解,工人們大概一分析,就得到一個結論,自己的日子這么苦,就是因為機器,這些東西搶奪了自己的飯碗。找到罪魁禍首,事情就好辦了。工人們迅速組織起來,結成團伙,開始跟機器較勁,能砸爛的一律砸爛,砸不爛的,也想辦法讓它報廢。這個有組織有規(guī)模地破壞公物的運動就是“盧得運動”。托利黨政府下令鎮(zhèn)壓了這次運動,議會甚至快速通過法律,制定了一個刑罰甚重的砸機罪,好歹把這場運動頂過去了。
不久,對法戰(zhàn)爭結束,國家不打仗了,負擔總歸小一點吧,沒有,大量士兵復員,他們要工作啊。經過戰(zhàn)爭重創(chuàng)的歐洲,市場也沒有迅速恢復,工廠開工不足,閑人多,工作少,日子更苦。戰(zhàn)爭時期,糧價飛漲,種地有利潤啊,那些大地主大量開墾荒地,擴大種糧規(guī)模,戰(zhàn)爭一結束,糧價應聲而落,在戰(zhàn)爭中開了不少荒地的地主更是血本無歸了。其實這時候,英國是一個糧食進口國,如果限制進口,國內的糧食價格還是可以保住的。這些大地主大農場主不是控制議會嗎,他們馬上啟動了英國一項古老的法律,叫《谷物法》,與時俱進,根據現狀,英國議會很快就公布了新的《谷物法》,規(guī)定:當國內糧食價格沒達到每夸特(1夸特=12.7千克)80先令時,不準進口糧食。
這招毒,這時候英國人已經知道什么是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了,沒想到政府還能出這種招哄抬物價,結果當然是糧價暴漲。糧食漲價,各種生活成本都要跟著漲,緊緊跟隨的,就是工人的工資要跟著上浮,這下工人資產階級當然是首先受損失,而廣大老百姓也是受害者。于是從這個缺德法頒布開始,資本家和工人就團結在一起,上街、集會、游行,結伙反對大地主大農場主,當然也反對讓這些人說了算的議會制度。
1819年,8萬多人在曼徹斯特的圣彼得集會,向政府示威,活動正熱鬧呢,突然廣場沖進來一隊全副武裝的英國騎兵,高舉馬刀,見人就砍,手起刀落,威風無比。大家很快認出,來的這彪人馬,主力就是在滑鐵盧干掉拿破侖的騎兵。顯然他們對同胞百姓下手,一點也沒有比對法國人下手客氣,當場400多人死傷,為了諷刺英國騎兵殺自己人毫不留情的行為,大家稱這次事件為“彼得盧慘案”。這次事件后,托利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管你民怨如何,我還就保守了,從今以后,英國人不準隨便結社、集會,出版物嚴格審查,亂說話的一律抓起來,改革派比較冒進的那幾個人統統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