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黎黎買了數(shù)學AB卷,有時晚上就布置一些題目給他做,然后媽媽給他批改。剛開始黎黎不能保證全對,結果有一次,他竟然全做對了!媽媽一批完,黎黎高興得從地上跳到床上,振臂高呼:“哇!我從菜鳥變成大蝦了!耶!”媽媽笑著說:“你這個小淘氣就知道什么鳥呀、蝦呀!又嘴饞了吧。等周末領你去吃肯德基!”黎黎一撇嘴說:“什么肯德基呀,你都不知道我說什么呢!”媽媽一陣困惑。
“六一”兒童節(jié)老師沒留作業(yè),黎黎想上QQ玩泡泡堂。他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想玩泡泡堂!”媽媽連忙掏出兩元錢,“自己去超市買吧!”
現(xiàn)在的孩子是生活在網(wǎng)絡時代的孩子,經(jīng)常上網(wǎng)沖浪,查資料、玩游戲、聽歌曲、聊天 漸漸地,他們有了自己的語言,有的孩子經(jīng)常自覺不自覺地冒出一兩句網(wǎng)絡新詞匯,說得爸爸媽媽糊里糊涂,一頭霧水,那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更別提了,干脆不知所云。
因此,媽媽們總埋怨孩子“不學好”,凈說些怪里怪氣的“怪話”。其實,對于網(wǎng)絡語言,也不能一概而論,一棒子打死,很多語言的流行都是因為它們體現(xiàn)了這個時代的發(fā)展,反應了某些事實,甚至帶有各自的時事背景。而且很多網(wǎng)絡語言顯示了創(chuàng)造者的獨特思維和豐富想象,有時比傳統(tǒng)語言更有張力和內(nèi)涵。孩子們喜歡用網(wǎng)絡語言,說明他們是關注社會的,是追求新事物的,這些行為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媽媽要想和孩子溝通好,就不能太落伍于時代,適當了解并應用一些新鮮詞匯,會讓孩子刮目相看,也能更快、更容易地走進孩子的世界,更高效、更便捷地與孩子溝通!
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過早地陷入了感情問題,這種事孩子很少對家長和老師說,媽媽想知道,但又不好直接問。想不管,又怕孩子走錯了路。有一天,媽媽聽到孩子和同學說:“晚上我Q你??!”媽媽很好奇,就問“我Q你”什么意思???女兒告訴她,就是用QQ聯(lián)系,和“我call你”是一個意思!媽媽聽了之后,沒有覺得無聊,反倒對QQ好奇起來。于是,女孩上網(wǎng)為媽媽申請了一個QQ號。
媽媽開始熱心地向孩子請教QQ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間和孩子在網(wǎng)上聊天。就這樣,媽媽掌握了很多孩子之間的流行語言,比如,“周董”是誰,玉米、涼粉都是什么意思。這些其他大人不知道的“暗語”,媽媽全知道了,甚至還能看懂那些古怪的“火星文”。而且媽媽還經(jīng)常和女兒來一段特殊的對話,聽得爸爸莫名其妙,媽媽和女兒則捂著嘴偷笑。
有一天,爸爸說:“你們兩個人有什么話坐一塊兒不就說了嗎?還跑到不同房間上網(wǎng)說,麻煩不麻煩!”女兒馬上說:“不麻煩,我媽就是比你超前!我們老師都不會用QQ呢!”媽媽聽了開心地笑了。
媽媽的“新潮”讓女兒和她的心更貼近了。于是,關于校園、同學、早戀等問題,她們也在網(wǎng)絡上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溝通,孩子對早戀有了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