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考分成為男孩的追求目標
小時候男孩一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他們夢想自己將來可以當科學家、醫(yī)生、畫家等,只是兒時的夢想在還未踏出中學校門時就被現實打碎了。
牛頓童年時身體瘦弱,頭腦并不是特別聰明。讀書的時候在班里的學習成績屬于次等。但他的興趣卻很廣泛,尤其是對于數學,經過努力,他22歲時發(fā)明了微分學,23歲時發(fā)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愛迪生小時候因為學習差、考分低,老師和同學都嘲笑他是智商低的男孩。可是他的媽媽并不這樣認為,也沒有因此對他失去信心,在她的精心引導和教育下,愛迪生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家之一。
雖然國家已經對教育進行了改革,并且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小學升初中需要成績,初中升高中也需要成績,高中升大學還是需要成績。成績的好壞,決定了男孩所進院校的好壞。
在這樣的制度下,很多父母都將目光瞄準了男孩的考分,想盡辦法幫助男孩提高學習成績,男孩在父母對待考分的態(tài)度中感覺到了壓力,無奈之下只好將追求高分作為人生目標。
還有些男孩,甚至還沒有到追逐夢想的年紀,就已經被學習擊垮了。當初有過的多姿多彩的夢想和愛好最后都被統(tǒng)一到為了升學需要掌握的幾門功課上。男孩從有夢想、有愛好變成了迷茫和無目標。
男孩的成績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不應該被父母過度看重。培養(yǎng)男孩,應該注重他是否擁有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只是盯著男孩的分數看,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有可能是一個學習機器,一個書呆子,一個不能成功融入社會獲得成功的人。
父母不要將考分看做評價男孩的唯一標準,而要將男孩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培養(yǎng)男孩的目標。建議父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適當降低對男孩的要求
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將自己的期望寄托在男孩身上,所以對男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關心他們的學習,希望他們考出高分。但是男孩課業(yè)任務繁重,來自外界的壓力也大,如果父母再對男孩寄予太大的期望,就會導致男孩精神壓力過大。
云哲今年上初一,升入初中后由于老師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得他感到很不適應,學習成績不斷下降。
為此,他十分苦悶地在日記里寫道:“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那么失敗,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眼神我都很愧疚,不知道該怎么努力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如今,煩惱揮之不去,一看見課本我就想把它們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