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光是美好的,然而王石這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好。作為23歲進入大學的超齡大學生,早已經過了青春懵懂的年紀,何況學的還是自己不喜歡的給排水專業(yè),王石在蘭州鐵道學院里的生活,只能用枯燥無味來形容。
所幸的是,王石可以在學校的特有氛圍里讀名著,學習政治學,并結識了一生中最值得記掛的兩位老師,改變了他苦澀的大學生活。
從鄭州的“大修工”到蘭州的“鐵院派”,不用說,人生更大的轉機還遠遠沒有到來。
1.“大修工”搖身變“鐵院派”
那是1974年的秋天,王石進入了大學,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yè)。如果說上大學是王石的選擇,但是這個學校、這個專業(yè)卻是王石自己所選擇不了的?;蛘呔褪敲\的安排,這個專業(yè)是基于王石之前在鄭州鐵路局水電段工作過的工種而安排的。
所以有人說,當王石帶著在部隊自學5年、在工廠里扛過超重鋼板的代價,來到他覺得應該是理想之地的大學時,他發(fā)覺現(xiàn)實依然不像他內心渴望的那樣樂觀。蘭州鐵道學院的給排水專業(yè)——這不是王石的志愿,王石本是為了擺脫那樣的命運,咬著牙度過了那雖然并不算長的體力生涯??墒?因為他的咬牙,他還是回到這個令他咬牙的專業(yè)。
這就像是一個很晦澀的玩笑,或者說是一個很晦澀的捉弄。
這就是已經23歲的王石,輾轉得到的上大學機會。也許在別的老三屆看來,王石是應該滿足的。當兵、做工人、上大學,在那個年代這就是一條別人想都不敢想的路,怎么還不滿足呢?
是的,在那個年代,應該說王石是很幸運的了。很多老三屆上山下鄉(xiāng),上大學,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蘭州,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喻其堅固。可見,蘭州是歷代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重地。蘭州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古絲綢之路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黃河穿城而過,市區(qū)依山傍水,山靜水動,有著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蘭州鐵道學院就位于黃河邊。
然而那時候的王石卻很少去游山玩水,就連那段大學時光,王石也很少提及?;蛟S,那段日子的確不是他所眷戀的。
但是,大學的日子總是一個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日子。我們還是想去尋找王石在蘭州鐵院留下的那些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