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看重“窮”字的第三個原因,則是出于他個人的信仰所在,所謂“仁愛忠恕、禮義廉恥”這種儒家信念,也讓他立志要做個清廉的好官。
曾國藩的小女兒崇德老人曾紀芬曾經(jīng)回憶說,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曾把家人從湖南老家接到了南京。李鴻章以淮軍首領(lǐng)和曾國藩弟子的身份請曾家女眷吃飯。這時曾國藩還有最小的兩個女兒沒出嫁,曾家姊妹二人,僅有一條綢緞做的褲子,兩人相爭,以至于哭泣。
曾國藩知道后安慰小女兒曾紀芬說:“明年若續(xù)任總督,必為添制綢褲一條?!本褪钦f明年我要是還在總督任上,就為你專門做一條綢緞的褲子。女兒聽了這話,立刻大為高興,破涕為笑。
我們可能會奇怪,曾國藩一個堂堂的兩江總督,所謂中興第一名臣,何至于要連任總督的位置才肯給女兒做條綢緞的褲子呢?
事實上,別說對女兒了,就算是對自己,曾國藩也輕易不做好衣服、好褲子。曾國藩當初考中進士的時候,曾經(jīng)做了一件天青緞的馬褂,那也就是一套新衣服了。據(jù)說,這是他唯一一件綢緞的衣服。他平常從來不舍得穿,碰到有什么慶賀活動或者到了新年才穿一下。這件新衣服他珍藏了整整三十年,至晚年,還衣猶如新。
他曾說:“古語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觀之,衣亦不如故也。”(《曾國藩全集·家書》)那意思是說衣服還是舊的好。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生活還是節(jié)儉的好。
他不僅自己崇尚節(jié)儉,也要求家人在生活上都要勤儉持家,他不僅很少給自己做新衣服,也很少給家人做新衣服。女兒不要說做條新褲子了,就算是出嫁成家的時候,曾國藩也規(guī)定,幾個兒女一視同仁,結(jié)婚、出嫁的時候,所辦婚禮花費或嫁妝,不許超過二百兩銀子。
后來,也是崇德老人曾紀芬回憶說,她四姐出嫁的時候,她母親歐陽氏雖然最疼她,但一點不敢違反曾國藩定下的規(guī)矩,也只給了二百兩銀子的嫁妝。那個老九曾國荃不相信,說老大說謊話吧,他嫁女兒才給二百兩的嫁妝,估計只是說說而已,我不相信,我得查查看。結(jié)果他打開嫁妝一看,果然,只有二百兩。
曾國荃徹底服了氣,說堂堂總督之女出嫁,這也太寒酸了,這樣吧,我送四百兩,算叔叔送給侄女的。由此,曾國荃對他大哥曾國藩的勤儉持家才算是心服口服了。
其實,對于曾國藩來說,節(jié)儉是一種品質(zhì),關(guān)系到他的人生信仰。所以他在當時有個外號,叫“一品宰相”。是因為他每次吃飯只食菜一品,也就是只有一碗飯、一個菜,所以這個“一品宰相”其實是當世之人對他這種勤儉品質(zhì)的褒揚。
說到吃飯,曾國藩有名的還不止“一品宰相”的稱號。他還有一種吃相,與古今兩位名人非常相似,卻有著不同的內(nèi)涵。
說到這種吃相,它有個名字,叫“只吃眼前菜”。
最早有這種吃相的人是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有一次,有人請王安石吃飯,第二天,請吃飯的人主動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宰相家,說王大人喜歡吃這個,我們就送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