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9)

侯孝賢電影講座 作者:卓伯棠


 

創(chuàng)作是背對觀眾才開始

同學:觀影者與你的關系,和你所期望的關系?

侯孝賢:其實我沒辦法期望,有一句話是朱天心講的,創(chuàng)作是從背對觀眾才開始的。你要背對觀眾,你的創(chuàng)作才開始。你這樣一直看著觀眾,這個臉要這個,那個臉又要這個,我又不是賣百貨的,要給你這個給你那個。所以基本上是要背對觀眾的,觀影者到底怎樣,你很難期待。除了電影的形式,還有其他大致你對電影的方式,例如音樂、繪畫……假如有一部電影叫《侯孝賢看侯孝賢》,第一印象就是我的臉咯,我很老,皺紋都出來了,然后你就拍很久,在這張臉上就會看到很多事情,但是你找我我可能不會拍,哪天我坐在那邊聽別人演講,傻傻的,你就可以拍,那就好啦。

同學:你認為作為導演,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侯孝賢:最重要的東西其實不需要講啦,你們都已經聽說了。但面臨最大的困難,其實是憂慮,你的能力沒有了,你的創(chuàng)作能力沒有了,爛尾了,最后片子很慘,我太太的說法是蹄蹄爪爪漏出來,漏底了。但是以我好像不可能,我自己很清楚不可能,這種自覺是很清楚的。但是最困難還是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來拍你要想拍的,而且不止是資金,就像我想拍《合肥四姐妹》,找不到人,找不到演員,沒辦法復原,因為那些人是沒辦法找到,以我的要求,那種演員要到一個地步才可以。這雷同于說《最后的貴族》里面有一段,他們都帶著老舊的衣服,去那個誰的孫女的家,重溫一下以前的那個狀態(tài),我感覺也是,好過癮啊,就是那種氛圍。但是那種氛圍,現在人去演,因為現在人跟以前人不同,就像沈從文的自傳一樣,你找不到那些人去演。也因為我挑剔。困難大概是這樣子吧。

我的邊緣人其實是正常人

同學:在你的影片中,對人的關注聚焦邊緣人,尤其是青少年,這是否意味著你某種對特別少年的人文關照?

侯孝賢:沒有。其實有時候你拍正常人那個需要功力,拍正常人你要看到他正常的狀態(tài),就是特別的狀態(tài),其實看正常人你可以看到不正常的狀態(tài)。為什么要這樣?這就是眼光啊,你才能有一個清楚的角度去把這個凸顯,這就是戲劇性嘛。拍邊緣人其實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邊緣人本來就比較特別,然后你賦予他一個正常人的角度,我拍邊緣人其實是正常人,對我來講,生命個體都是正常的,不是他們的錯誤,而是因為他們周遭或者是環(huán)境,或者他的成長背景種種,甚至于他的DNA——他的基因。因為人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有些東西是逃不掉的,某種沖動,某種莽撞,這種東西是逃不掉的,你以為你可以逃掉,每個人都要經歷,只是這種文明的累積讓我們好像有點脫離了,好似能夠獨立存在,但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一輩子面對的就是你的DNA帶給你的,然后還混雜了這個世界。以前的人為什么很年輕就會當大學校長?他沒有那么多紛擾,家里面擺著的都是古書,他就可以一直看一直看,但現在不是啊,電視、電影、電玩,消費,每個女生開始都要化妝了,以前我們大學時哪里有化妝,現在都是了。這個消費時代就把你們搞昏了,然后你們都被牽著鼻子走,還都不知道,等你們清醒的時候已經年齡一大把了。

同學:我覺得您的表演能力很強,我們有沒有可能看您自導自演呢?

侯孝賢:建議你去看一下《風柜來的人》,我是客串。然后《青梅竹馬》我演男主角,差一點得了影帝,只差周潤發(fā)一票。

(整理:陳韻平、陳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