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節(jié):第三章紅樓一夢(3)

蔣經國傳 作者:(美)陶涵


拉狄克說,西方資本主義者利用壓榨殖民地和類似中國的半殖民地的剩余利益,使本身的“工資奴隸”勉可糊口,因而避免了無產階級革命。因此,中國若要爭取國家自由,就得靠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奮斗,來轉移和挫弱帝國主義者的力量。

另一個教授普里哥金(Prigozhin)提供托派文件給蔣經國等若干學生。蔣經國成為接受托洛斯基正統(tǒng)立論主張的學生之一。他和一些年輕的左翼中國學生認同托洛斯基的主張,認為共產國際必須以推動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為最高優(yōu)先要務,否則歐洲、日本等強大的資本主義帝國,將會壓制中國這類落后社會的馬克思主義運動,從而摧毀社會主義祖國本身。

此時的中國,北洋軍閥發(fā)動戰(zhàn)爭,產生新的合縱連橫局勢,莫斯科的中國青年學生聽到馮玉祥倒戈,和張作霖、吳佩孚抗爭的消息,大為振奮。然而,馮玉祥進占天津,兵力過于分散,旋即被迫放棄北京。

1926年1月12日,一位中國共產黨籍學生來到中山大學報到。當年二十一歲的鄧小平直接由巴黎轉來莫斯科;他在巴黎已居住五年,因為負責主編一份油印周刊《赤光》(Red Light),得到“油印博士”的綽號。鄧小平由校方取了俄國名字伊凡?舍吉維奇(Lvan Sergeevich),但是不到幾星期,由于他的用功,又得到“小鋼炮”的諢號。鄧小平由于在巴黎有過一段奮斗的歲月,在中山大學有特權,本人也十分用功,他找到一個店鋪可以買到他喜愛的法式牛角面包,也偶爾跑到俱樂部打打橋牌。

據(jù)中山大學畢業(yè)的同學的說法,鄧小平和蔣經國分配在同一班,共有二十人;鄧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小組長,因而負責評估所有團員的意識形態(tài)和表現(xiàn)。3可惜我們迄今還未看到他對蔣經國的評語報告;不過,鄧、蔣兩人顯然交情不錯。鄧小平身高勉強才五英尺,比蔣經國還矮,但兩人因體型相近,反倒備覺親近。蔣經國經常借著莫斯科河邊散步的機會,向鄧請教他在巴黎的經歷。于是鄧寫了幾篇文章,談論他在法國的工作經驗,交給蔣經國的《紅墻》發(fā)表。鄧小平與張錫媛熱戀——張父是鐵路局的一位主管,張本人則是與蔣經國一道跋涉到莫斯科的青年學生之一。

同年1月,陳果夫的弟弟立夫完成留學美國的課業(yè),取得工程碩士學位,并于賓州某煤礦場有了一年實習經驗,回到廣州。陳立夫接受出任“介石三叔”機要秘書的工作。這位年輕、英俊的留美歸國學生,立刻見識到了蔣介石的火暴脾氣;他向蔣報告說,他愿意效忠三叔,但是如果蔣再破口大罵人,他立刻辭職走人。蔣介石保證以后不再罵臟話,果然此后二十五年都他遵守承諾。陳立夫也果然如同兄長一樣,忠誠追隨蔣氏,日后成為國民黨內的要員。

陳立夫的一部分工作就是過濾情報報告。他說,因此“他非常了解共產黨的勾當”。這些材料來自于陳果夫在青幫協(xié)助下布建成功的線民網(wǎng),陳氏兄弟把蔣氏在廣州及其他地區(qū)的敵人及潛在敵人的資訊,源源不斷地提供給蔣。3月18日,中國共產黨執(zhí)委會一名成員向蔣密報,有人醞釀陰謀對付他。兩天之后,國民革命軍的炮艇“中山艦”(譯按:即永豐艦改名)突然神秘地由廣州開往黃埔,甲板上的炮亦卸下炮衣。蔣介石當機立斷,采取行動,逮捕中山艦艦長(譯按:黃埔軍校畢業(yè)生李之龍)、船員以及周恩來等二十五名共產黨員。此時,蔣已牢牢掌控國民黨的軍、政大權。他向蘇聯(lián)方面擔保,無意破壞與蘇方或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關系——他只是對付犯錯的個人。他要求回到莫斯科開會的鮑羅廷提早回廣州,也請已經奉命回國的布魯徹將軍,再回廣州復任高級軍事顧問。蔣氏并發(fā)表公開信,昭告黃埔軍校學生,他和孫總理一樣,相信若不能容共,革命陣線就不能統(tǒng)一,他釋放了早先扣押的周恩來等一干中共黨員,并逮捕若名干右翼軍官,以示平衡。

蔣介石原本認定國民黨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政策,不至于嚴重威脅到自身的優(yōu)勢。但是,在中山艦事件爆發(fā)之前,他已接到陳氏兄弟提供的報告,起了疑慮,遂采取行動,掌控住他在同盟中的權勢。同時,蔣氏了解,北伐要成功,蘇聯(lián)的物資援助非常重要。因此,何時、如何與共產黨絕裂分手,要視事態(tài)發(fā)展而定。在蔣氏的盤算里,國共合作也可以無限期持續(xù)下去,只要蘇聯(lián)和中共不挑戰(zhàn)他的權力就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