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禪心(2)

恨不相逢未剃時 作者:白落梅


斗轉星移,歷經云水千年,許多舊物還在,只是人事早已偷偷更換。蘇州寒山寺、南京棲霞寺、鎮(zhèn)江金山寺,還有揚州的大明寺等各大寺院,出現(xiàn)過一代又一代得道高僧。他們在屬于各自的朝代里弘揚佛法,深悟禪理。蘇曼殊自問不是一代高僧,但作為一個年華初好的和尚,有如此成就亦令人仰慕。佛堂之上,雙手合十,塵間往事都散落成煙。其實蘇曼殊比任何人都活得清醒,他懂得繁華三千終究只是塵埃,時光會帶走所有確定與不確定的諾言,但他還是讓自己糾結于世間的情緣,做不到放下和遺忘。

佛不會拒絕任何一個行走在途中的人,無論他們需要多久時間才可以抵達靈山勝境,又或是有些人一生都無法抵達,只要有這樣的念頭,佛會盡最大的努力度化世人。在趕往靈山的路上,蘇曼殊算不上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盡管他沒有鍥而不舍地追求,但他亦不曾有過放棄。在陌上紅塵奔跑,心中仍念念不忘佛祖;醉倒在紅樓楚館,仍手持蓮荷,一次次拈花微笑。這就是蘇曼殊,他似乎不同于任何一個僧人,在他人生的紙張上寫著命定兩個字。無論他是否認命,這一生都沒有徹底擺脫命運布置好的這局棋。

這個寒冷的冬日,蘇曼殊一直寄身于金陵,主講梵文,甚至開壇說法?;蛟S是佛法的力量讓蘇曼殊有所收斂,以往來到秦淮,他都要流連于煙花柳巷,這一次他極力壓抑自己的情感,不去尋覓昔日的知己紅顏,但不尋覓并不代表他不會思念。多少次午夜醒來,看著院內次第開放的寒梅,依舊會撩撥他的情思。有時候,他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寂寞的人,因為再多的情感都無法將內心的空虛填滿;有時候,又覺得自己無比地充實,因為他比凡人多了一顆禪心,比僧者多嘗了一分世味。

次年元月,就在蘇曼殊26歲之時,他東渡日本,到東京,與張卓身、沈兼士、羅黑芷同寓小石川區(qū)“智度寺”,每日以譯拜倫詩為樂事。對蘇曼殊來說,日本甚至比中國更讓他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時常會給他帶來故鄉(xiāng)的親切之感。事實上,日本就是他的故鄉(xiāng),自從父親蘇杰生逝世之后,養(yǎng)母河合仙是蘇曼殊在這世間唯一的親人。留戀這座城,是因為城里有他牽掛的人,有他割舍不下的塵緣。我們每個人亦是如此,對某個城市有著宿命般的眷戀,皆因了城中的某個人,或某片風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