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陸遜為什么能說服呂蒙退位讓賢(1)

巧辯不如攻心 作者:陳禹安


陸遜雖然熟讀兵書,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過是一個乳臭未干,少不更事的書生。如果按照組織內正常的晉升程序,他不一定能夠升任至掌管軍政大權的都督職位。退一步說,就算他能夠升任成功,那也要經年累月,慢慢熬年頭才有可能。但陸遜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徑,成功地讓自己一步到位,直接從一介白身書生變成了威震一方的都督……

陸遜為什么能說服呂蒙退位讓賢

——權威的力量II:外部權威

東吳的都督一職,是軍事方面的最高統(tǒng)帥。能夠擔任這一職位者必然是德高望重,威名遠揚的出類拔萃之士。而且,都督一職的傳承也有一個慣例,一般是由前任推薦繼任者。最早擔任都督的是周瑜。周瑜病危之際,推薦了魯肅。魯肅后來又推薦了呂蒙。

而陸遜為自己謀求都督一職的時候,呂蒙正當年富力強,根本還沒到要考慮接班人的時候。即便是呂蒙要考慮繼任人選,陸遜此時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書生,既沒有名聲,也沒有經歷,更沒有功績,呂蒙根本不可能推薦他。

所以,陸遜如果想得到都督這個職位,真是難于上青天。

但是,陸遜懂得運用權威的力量,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最終,他成功地說服了呂蒙主動退位,并向孫權大力舉薦自己繼任都督一職。

陸遜根本沒有內部的權威人物可以借力。事實上,東吳內部的權威人物如張昭、顧雍等人即便是在陸遜繼任都督,成功地麻痹了關羽,將其擊敗并奪回東吳朝思暮想的荊州之后,仍然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后來,劉備率領大軍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一路上勢如破竹,東吳兵敗如山倒。孫權十分惶恐無奈,屢次想要與劉備講和,但劉備總是置之不理,非要將孫權置于死地。孫權無法,只能硬著頭皮迎戰(zhàn)。這個時候,闞澤推薦陸遜來應對危局。但張昭等人還是以陸遜“少不更事,才疏德薄”為理由勸孫權不要任用他。

可見,建立功績之前的白身陸遜,根本不能指望內部的權威人事能夠主動推薦他擔任都督的重要職位。但權威是無處不在的,內部的權威人物無法借力,還可以從組織外部的權威人物身上想辦法。

陸遜果然找到了一個足可依賴的外部權威。這個人就是當時已經威震華夏的關羽,也是東吳最為恐懼的強人之一。關羽水淹七軍,將曹軍大將于禁擊潰,又挾雷霆之威,向曹仁駐守的樊城發(fā)起進攻,令曹操聞風喪膽,竟然起了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的念頭。可見關羽的權威影響力已經達到了頂峰,連梟雄曹操都畏之如虎。呂蒙、孫權當然也不例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