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沉溺于自己小天地的人,常常會被眾人貼上自戀、不合群、孤僻的標簽。這些標簽太害人了,它會讓人迷失心智,喪失自我。如同迷路的人找不到出口,越走越迷茫,最后疲倦得失去繼續(xù)尋找出路的勇氣和信心。
所以,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舍棄封閉的自我,打開心門,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會發(fā)現滿鋪鵝卵石的小徑,雖然會刺痛我們的腳神經,但是能讓我們睡得很香甜;雖然總會遇到他人不善意的批評和攻擊,但也會經由這些批評而認清楚自己;導航儀總會有壞的時候,這時,找找身邊的朋友,他們會給你正確的指引;電池總有沒有電的時候,當你精力枯竭、失去信念的時候,人群中那雙溫暖的眼睛或者那個溫暖的微笑,就是最佳的鼓勵。
內心強大的人,總是最相信自己的。內心最脆弱的人,也是最信任自己的,相信深深沉溺于自己的小天地,是最安全的方式;相信最極端的方式,就是解決事情的最佳方法。這種自我信任,脆弱得令人心碎。
二十幾歲的人,永遠不要窩在自己的心房里看世界。無論你構筑的精神世界多么精彩紛呈,無論你的技藝多么超群,如果沒有人與你一起分享,任何的精彩,都只是別人眼里黯然的風景,如果不行在路上,伯樂將永遠只是在別處。
如果你在盒子里,別人只會看見一個盒子;如果你站在陽光下,別人會看見陽光下的你;你想做的一切,都需要走出去。因為,那扇門如果沒有打開,這些問題都將永遠沒有答案。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合作伙伴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我說:當你無法下筆的時候,就出去走走吧!與其默默坐在電腦前,不如放開手腳走出去。
是的,只有走出小天地,才能擁有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