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掃凈心塵,遠離煩躁(3)

聽南懷瑾講經(jīng) 作者:陳南


【譯文】:觀自在菩薩進入般若深觀狀態(tài)時,照見五蘊諸法皆空無自性,因而度脫一切痛苦與災難。

南懷瑾先生指出,佛陀的出世,是以解脫人類痛苦為目的的,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離苦得樂。人生有苦也有樂,人類的行為大多處在逃避痛苦、追逐快樂之中。

那么如何去解脫人生的痛苦呢?佛法的方法是,明白了有情痛苦現(xiàn)狀之后,首先去發(fā)現(xiàn)痛苦的根源。人類的痛苦固然與外在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但主要還是根源于有情生命的內(nèi)在,即對“有”(存在)的迷惑和執(zhí)著。

《心經(jīng)》的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針對人們對“有”的錯誤認識說的。人們執(zhí)“有”為實在,這“有”就成了實在有,然而,世間的一切生滅現(xiàn)象并非實有,而是空的。當然,空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說五蘊的“有”,并非有如人們所執(zhí)的實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對“有”的實質(zhì)的透視;空,是破除人們對“有”的錯誤執(zhí)著。倘能照見五蘊皆空,人類自然能夠度脫一切煩惱痛苦。

東漢大臣孟敏,年輕的時候曾賣過甑。

有一天,他的擔子掉在地上,甑被摔碎了,他頭也不回地徑自離去。

這時,有人問他:“甑摔壞了多可惜啊,你為什么都不回頭看一看呢?”

孟敏十分坦然地回答:“甑既然已經(jīng)破了,再疼惜它也沒有什么好處了?!?/p>

是的,甑再珍貴,再值錢,再與自己的生計息息相關(guān),可它被摔破,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你為之感到可惜心疼,顧之再三,又有什么益處呢?

世間沒有永遠的快樂,就像這世間沒有永遠的白天。世間也沒有永遠的痛苦,好似這世間沒有永遠的黑夜。生活中,快樂田田,也不乏痛苦連連。快樂時無須大喜,因為快樂的長度并不長;痛苦時亦無須大悲,因為痛苦的長度也不長。

大千世界,五色雜呈,貧民有貧民的快樂,貴族有貴族的痛苦。學會怎樣的去擁有一份快樂,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鞓返臅r候,就要笑,就不要想痛苦的事。但是,痛苦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想快樂的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