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想見,為了實現此“目標”,他可能不惜“一切手段”。
我們再來看正面的目標和愿景:
同樣,我曾經很窮,因此非常理解貧窮帶給人們的痛苦,所以特別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改善生活過上好日子,并且一直在為此奮斗著。現在我已經在一家大公司做到了中高層,有了“實現那最終愿望”的平臺和機會,于是,制定了兩年內當上公司總經理的目標,并且發(fā)誓一定要實現它。
于是,你的愿景就成了“這樣的話,我就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去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讓公司做得更大更強,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廣大員工的待遇,讓他們過上更加充裕幸福的好日子,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同樣可以想見,為了實現此“目標”,他可能會以“大局為重”放棄目標而不去“爭、取”——只要能達到那崇高的愿景。
現在明白了吧,目標只是表象,是一個途徑或平臺,愿景才是根本或目的。
即使忽略“大小高低”也可以看得出來,以上兩個假設的結果都是正相關方向發(fā)展的:差的欲望導致個體期望通過目標去實現差的愿景;好的愿望導致其期望通過目標去實現好的愿景。
毫無疑問,后一種情況是大家所期望看到和能夠認可、接受的,所以,它贏得成功的可能性較高。
好的起因產生好的結果,好的起因來源于良好的做人境界,仔細想來,這不就是感商TQ所倡導的修為方向嗎?!
反過來說就是,感商TQ所倡導的“真誠、付出、不索回報”的好修為,可以讓我們具有良好的做人境界,產生與人為善、積極向上的美好愿望,進而通過目標的設定和達成,去實現那崇高的愿景。
所以,對于感商TQ境界已經很高的人以及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就沒必要再繼續(xù)論述和強調了,只要按照感商TQ的思想繼續(xù)照做就好。
關鍵是另一種情況,由于個體原先的感商TQ素質不高所形成的做人品質的低下,進而產生自私的欲望,導致其期望通過一定目標去實現卑劣的愿景時,感商TQ理論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任其發(fā)展的后果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