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孩的故事就講完了。
還不到兩歲的華華為什么對我有這樣深的感情,我百思不得其解。
五六歲第一次見面的吳雙,為什么對我有這樣深的感情,我千思不得其解。
十二歲下學期才上初中的未未,為什么對我有這樣深的感情,我萬思不得其解。
然而這都是事實,我沒有半個字的虛構。我一生能遇到這樣三個小女孩,就算是不虛此生了。
到今天,華華已經(jīng)超過四十歲。按正常的生活秩序,她早應該"綠葉成蔭"了,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我這"爺"?
吳雙恐大學已經(jīng)畢業(yè)了,因為我同她父親始終有聯(lián)系,她一定還會記得我這樣一位"北京爺爺"的。
至于未未,我們離別才幾天。我相信,她會遵守自己的諾言給我寫信的。而且她父親常來北京,她母親也有可能再到北京學習、進修。我們這一次分別,僅僅不過是為下一次會面創(chuàng)造條件而已。
像奇跡一般,在八十多年內,我遇到了這樣三個小女孩,是我平生一大樂事,一樁怪事,但是人們常說,普天之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可是我這"緣"何在?我這"故"又何在呢?佛家講因緣,我們老百姓講"緣分"。雖然我不信佛,從來也不迷信,但是我只能相信"緣分"了。在我走到那個長滿了野百合花的地方之前,這三個同我有著說不出是怎樣來的緣分的小姑娘,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保留一點甜美,保留一點幸福,給我孤寂的晚年涂上點有活力的色彩。遙遠的懷念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部出了這樣一個絕妙的題目,實在是先得我心。我十分愉快地接受了寫這篇文章的任務。
唐代的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今之學者亦然。各行各業(yè)都必須有老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修行要靠自己,沒有領進門的師父,也是不行的。
我這一生,在過去的六十多年中,曾有過很多領我進門的師父?,F(xiàn)在雖已年逾古稀,自己也早已成為"人之患"("人之患,在患為人師"),但是我越來越多地回憶起過去的老師來。感激之情,在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我今天的這一點點知識,有哪一樣不歸功于我的老師呢?從我上小學起,經(jīng)過了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出國留學,我那些老師的面影依次浮現(xiàn)到我眼前來,我仿佛又受了一次他們的教誨。
關于國內的一些老師,我曾斷斷續(xù)續(xù)地寫過一些懷念的文章。我現(xiàn)在想選一位外國老師,這就是德國的瓦爾德施米特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