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三年級,我就開始當一名小老師,站在小區(qū)補習社課室的黑板前教小學生數(shù)學。我念小學的時候,數(shù)學科是全校最好的,因此小小年紀就有膽量站在黑板前教數(shù)學,我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起來的數(shù)學興趣,直至今日,成了我在股票投資上最重要的成功條件。后來,我利用對數(shù)、直線回歸、移動平均線等數(shù)學方法成功地創(chuàng)造出一套股市預測方法,并利用這套方法成功避開多次金融風暴,獲取投資利潤。
紙上談兵的投資游戲
1972年,我進入新加坡南洋大學念數(shù)學系。那時候,整個東南亞,包括新加坡,所有人都為股市瘋狂了;那時候,股價一升再升,許多人都在炒股票,哥哥和媽媽對股票都沒有太多認識,沒有加入這個瘋狂的行動。但親友間炒股票的人實在太多,報章也經常以股票新聞為頭條新聞。
那時候,我一個窮學生,當然沒有資格炒股票,但也開始對股票產生了興趣。我開始在宿舍的墻上貼上一些自制的股價圖表,那時候沒有個人計算機,更不用說互聯(lián)網,股價圖表只有用手自制,我當時也常常依靠這個圖表自我推斷股價,玩紙上談兵的虛擬游戲。2006年年初,我已開始教導我的十五歲兒子上網玩股票投資的游戲,這是一個很逼真的游戲,網上的股票全是真有此股,還提供大量的股價圖、信息等等,我開始教導我的兒子什么是移動平均線、如何用網上已經提供的移動平均線來當買賣的指標。
很快地,1973年發(fā)生了大股災,股價一瀉再瀉,許多人瘋狂了,那時候,許冠文許冠杰的電影《天才與白癡》極其賣座,影片中有個精神病院,院中有個股票交易所,股價是天天上升,永不下跌,用來醫(yī)治在股市中虧大錢而變成精神病的患者。
大股災后,我也沒興趣再玩紙上談兵的游戲,股市投資的概念離我遠去,看報紙不會讀財經版。
大學畢業(yè)后,我先后在一家木板廠及電子廠工作。那時候,對一名年輕的大學畢業(yè)生而言,電子廠內很多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更吸引我。而且,我從中學三年級開始就對攝影發(fā)生興趣,參加攝影沙龍比賽,獲得大量的獎杯獎牌獎狀,大學時代是攝影學會的會長。因此,工作之余的時間都花在攝影、與女孩子約會上。金錢方面,我因為準備到英國深造,得儲蓄一筆錢,股票投資畢竟是有風險的,為出國深造而儲學費、生活費是不能冒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