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羅也是日本本國以外最多日本人居住的城市,我喜愛的歌手小野莉莎(Lisa Ono)就是60年代生于圣市的日裔巴西人。翻查資料,日本人移民巴西已有百年歷史。自明治時代始,日本政府已有計劃地把國民移居此地,一方面是因為巴西在葡萄牙殖民時代人口與勞動力不足,葡國政府主動邀請外國移民(曾邀請中國,當時的清政府不愿意)。另一方面,日本當時國家貧窮,也有計劃地輸出人口。其實,移居其他南美國家的日本人也不少,例如秘魯就曾選出一個日裔總統(tǒng)。
因此在圣保羅可以見到日本城(Liberdade),而非遍布世界每個角落的 China Town 唐人街。走進日本城,可以在一家日本移民數(shù)據(jù)館,尋訪日本人在這里的根,感受一下日本文化如何反過來影響巴西人。友人說,這里的人比較能接受日本文化,連帶其他東方人也受惠,種族歧視問題相對沒有那樣嚴重。
你也可以走到有圣保羅第五大道之稱的保利斯塔大道(Avenida Paulista),看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巴西,其金融中心城市的今日面貌。其實,圣保羅市也有一些名勝古跡,市立劇院(Teatro Municipal)和市內(nèi)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教堂(Catedral Da Se),古典優(yōu)雅,都值得一游。圣保羅城內(nèi)也很容易就能享受到不同的飲食文化。友人曾帶我到過一家巴西菜館,開在街角,晚上把桌椅都擺在外頭,一派平民風格,招呼周到,價廉味美??纯磯Ρ谒奶幩鶔煺掌?,才知這可是巴西國內(nèi)外名人高官經(jīng)常光顧之地,難怪店內(nèi)還有護衛(wèi)駐守。
圣保羅市被視為平庸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它和大家固有的“巴西印象”有所出入。其實,大部分人的“巴西印象”都來自于里約熱內(nèi)盧。
里約熱內(nèi)盧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1822年獨立后成為巴西首都,1960年首都遷至巴西利亞。里約還曾經(jīng)是葡萄牙的首都,沒錯,是唯一一個歐洲國家在歐洲以外地區(qū)設(shè)立首都的城市。
里約熱內(nèi)盧的葡萄牙文“Rio de Janeiro ”,意思是“一月之河”,可見海灣對這個城市的歷史意義。事實上,無論回首歷史還是觀照現(xiàn)在,海灘都是里約的靈魂。就是這些迷人的海灘每天吸引如潮的觀光客來到此城朝圣。站在面包山上,或者站在那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耶穌基督雕像腳底下,俯瞰里約市那眩目的海岸線,海灣和城市的美麗結(jié)合,便會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得天獨厚之處,也明白有多少人是被這基督張開的雙臂吸引而來。因此,里約人為此感到驕傲便不足為奇。里約人先天的愛享樂基因,加上后天的大環(huán)境配合,難怪被圣保羅人嘲諷終日玩樂,不事生產(chǎn)。
其實每個城市自有其不同氣質(zhì),在我這個游客眼里,兩城的涂鴉各自精彩,他們的笑容同樣可愛,兩個城市各具特色,誰也搶不了誰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