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家庭生活(5)

中國人本色 作者:(美)何天爵


中國人是敏銳小心的商人,是耐心、忠誠、勤勞的勞力。但是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愛家的民族。雖然他闖蕩四海,歷經(jīng)磨難,但是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返回故土,頤養(yǎng)天年,落葉歸根。他不僅在被迫流落異國時有這樣的愿望,在他鄉(xiāng)建功立業(yè)后也有同樣的想法。他的這種特點不僅是源于對國家的愛,更是源于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例如,一個廣東人不會定居在北京。他們中的很多人只是因公來到這里。他們始終都是“朝圣者和外人”。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他們的出生地定居。如果其中的一個可憐的無依無靠的人死在了北京,沒有絲毫錢財,那么樂善好施的好心人就會將他的尸骨運回家鄉(xiāng)安葬。中國的各大城市都有協(xié)會和慈善機構(gòu)。這些機構(gòu)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把不幸客死他鄉(xiāng)的人送回家安葬。舊金山的所謂的六個中國同鄉(xiāng)會(人們對他們有許多的不實評論)就承擔著這個主要任務。去中國的旅行者偶爾會碰到這樣的棺材,它吊在兩根長棍之間,棍的兩端固定在兩頭驢的背上。在棺材的前面有一個柳條筐,筐里裝著一只雪白的大公雞。棺材里裝著死在他鄉(xiāng)的人,就這樣被抬著,也許要穿過這個中國,到達他安息的地方。這只公雞必須是雪白的,無一點雜毛。它在長途跋涉之中要引領死者的靈魂,或者說服他跟隨著他的肉體。這只大公雞越活躍的在籠子里昂首闊步地走,打鳴的聲音越響,就說明它能更加成功的完成它的使命。

這種濃烈的鄉(xiāng)情經(jīng)過千秋萬代,逐漸發(fā)展,日益加強,變成一種宗教,一種無論生死的最后回歸。它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神圣的需要。如果我們參考“祖先崇拜”,就會對中國的這種現(xiàn)象增進一些了解。

我們必須譴責偶像崇拜。我必須承認,每次看到中國人的棺槨從海路或從陸路,經(jīng)過長途跋涉,重返故鄉(xiāng),圣經(jīng)舊約中的美麗的歷史故事就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在這個故事中,亞伯拉罕在希伯萊給他的妻子薩拉買了一塊田和一個洞穴作為墓地。亞伯拉罕,以撒,瑞貝卡死后也都葬在那里。雅戈死后,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把他們父親的遺體從埃及抬回了加南,并葬在利亞旁邊。約瑟夫要求他的孩子們承諾在他死后,要把他的骨灰葬在同一個墳墓里。這個承諾在他去世后兩個世紀完成。人們一定會崇敬中國人的這種感情。人類的先民就擁有這種感情。中國人在幾千年中把它,世代傳承,付諸實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