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智力混沌(5)

中國人氣質 作者:(美)明恩溥


中國的教育,決不能使受教育者掌握一門學科,理解這門學科,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西方流行這樣一種臆測,認為一些真正被確認了的傳教士,即使他們的經(jīng)文上有天花,布道時也不會染上的。在中國人別具一格、臭名昭著的傳教形式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同樣的現(xiàn)象。中國的狗一般不追捕狼,即使看到狗跟在狼后邊跑,狗和狼也很可能是朝相反方向跑,至少兩者跑的是直角方向。還有一種追逐與這種躲躲閃閃的追捕相似,那就是中國人在追逐一個話題時,往往不斷后退。他常常能嗅出它的存在。而且不時地好像要追上了,但是他終于后退了,疲憊不堪,在其整個談話過程中,始終沒有跨越這個話題。

中國是一個差異很大的國家,榮華富貴的,窮困潦倒的,深受教育的,愚昧無知的,生活在一起。數(shù)百萬既貧窮又無知的人,命該如此,他們的眼界是這樣狹窄,驅使他們陷入智力混沌的境地。他們的處境,純然像是井底之蛙,看到的天空只不過是黑暗中撕開的一條烈縫。許多人從來沒有去過十英里以外的地方,除了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之外,對其它的生活狀況一無所知,所有民族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在他們的許多人當中,甚至似乎是蟄伏了,枯萎了。許多中國人知道,離他家不到一英里的地方住進了一個外國人,但是從來不想問一下,他從哪里來,干什么的,需要什么。他們只知道為維生而掙扎,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曉得。他們不知道,他們是否像人們常想的那樣,有三個靈魂,還是只有一個,或者一個都沒有,凡是與糧價無關的事情,他們看不出有什么意義。他們相信,在來世,惡人會變成狗和昆蟲,他們也純真、質樸地相信,死后,身體會變成泥土,靈魂———如果有一個的話———會消失在空中,他們是力量的最終產(chǎn)物,力量造就了西方社會所稱呼的“務實的人”,

他們的生活只由兩部分構成:腸胃和錢袋。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實用主義者,你無法讓他理解他沒有看見過或聽到過的事物,他們壓根沒有追究事物原因的觀念。生活對于他僅僅是一系列事實,而且大多是令人煩惱的事實,至于涉及到事實之外的任何事物,他立刻就成了一個無神論者,多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偶爾對他明知毫無價值的偶像伏拜,或者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施舍點兒食物,就足以滿足了依賴別人信托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是否尋找這樣的表達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周圍的風俗習慣。在他那里,人的生命的物質因素可以完全排除于心理和精神因素之外,而獨自滋養(yǎng)發(fā)育。把這些人從麻木狀態(tài)中拯救出來的唯一辦法,就是輸入新的生活,新的生活將向他們揭示早期基督教主教所講述的崇高真理:“人有一種精神”,因為只有這樣,“上帝的感召才會賦予他們悟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