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可或缺的歷史交往(3)

老師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周恩來關于發(fā)展新劇的思考是認真的、全面的、深刻的。他曾經(jīng)明確地提出——

第一,舊戲流弊太多,多為導淫毀俗之作,改不勝改,較之新劇實為利少而害多,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則世風日下,損害國家之精神。為此,只有從振興國家出發(fā),力倡新劇。

第二,對于新劇的派別也要具體分析,趨向墮落的文明戲必須進行徹底批判。文明戲的“演者、編者,類多率爾操觚之士,數(shù)時練習,便自登場。情節(jié)之未合也,言辭之支離也,布景之未周也,動作之失措也,均無暇計及。借一二之滑稽辭句,博觀者歡迎,間復加以唱工,迎合社會心理。……以此而言新劇,與新劇之主旨,相去日遠”。一句話,不改革文明戲,新劇是不可能稱為新劇的。

第三,“現(xiàn)代寫實劇者,乃最近七八十年之戲劇,其意在不加修飾而有自然實際及客觀之趣味。此種劇旨,更為銳進而成空前之發(fā)達”。南開新劇“于潮流中已占有寫實劇中之寫實主義”。①

周恩來這些理論主張,對于南開新劇的健康發(fā)展,顯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幼稚的中國話劇之成長也是十分有利的。

后來,曾經(jīng)有人問過周恩來:“總理,你喜歡京劇還是喜歡話劇?”周恩來說:“都喜歡?!蹦侨擞謫枺骸氨容^起來,更喜歡哪一個?”周恩來想了想:“比較起來我更喜歡話劇?!?/p>

走上職業(yè)革命家道路,而且是做黨政領導人以后,周恩來自己就不便也不能再登臺演戲了,但是,他的興趣猶存,對話劇藝術、話劇團體仍然給予極大的關注。就是在如火如荼的抗戰(zhàn)熱潮中,也是如此。

1937年10月,中國旅行劇團在漢口法租界的“天聲舞臺”,首演四幕抗日鋤奸話劇《前夜》,這個戲由陽翰笙編劇,由中國旅行劇團團長唐槐秋導演并主演。應陽翰笙之邀請,周恩來前往觀看演出,并給劇本提出意見,進行了指導。

演出結束以后,周恩來在陽翰笙的陪同下,來到后臺看望演員,并微笑著和全體演職員一一握手。當與唐槐秋握手的時候,唐槐秋客氣地說:“您好!請多指導。”周恩來更加客氣地說:“我是來學習、受教育的。”在對演出加以肯定和鼓勵之后,他還希望中國旅行劇團更多地創(chuàng)作演出這種振奮愛國精神、鼓舞抗日斗志的好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