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儉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若論皇帝的節(jié)儉,清朝道光皇帝可以名列前茅。
道光皇帝的節(jié)儉,受其父親嘉慶皇帝的影響頗深。那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 年)九月,身為太子的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今沈陽)祭奠先祖,晚上住在局促簡陋的沈陽故宮。嘉慶皇帝特意命人從倉庫里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糠燈、烏拉、拐杖等物品,用無聲的語言講述著祖宗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道光會意,從此立志節(jié)儉律己。回京后,道光即與妻子約定過簡樸生活,并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里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家具陳設。為省餐費,每日下午打發(fā)太監(jiān)出宮買燒餅,因路遠,燒餅買回來后,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連燈油錢都省了。
道光登上皇位之后,迅即倡導節(jié)儉之風,并推而廣之。道光帝即位之初,財政上出現(xiàn)了嚴重困難,國庫儲備白銀僅剩下2000 萬兩,而且虛賬不少,非節(jié)儉不可。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帶頭節(jié)儉,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龍袍外,衣服破了補補再穿,還規(guī)定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節(jié)慶日不得食肉,嬪妃平日不得使用妝容用品,不得穿錦繡衣服。道光還專門下了一道圣旨,規(guī)定內廷用款,每年不得超過20 萬兩銀子,而前朝至少也要40 萬兩銀子才能勉強支應。盡管皇后精打細算,但仍感入不敷出,于是,妃嬪們只好終年不添新衣,大家都穿破舊衣衫,連皇后宮里也鋪著破舊的椅墊。
道光曾明確規(guī)定:停止舉行萬壽節(jié)(皇帝生日)、千秋節(jié)(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jié))、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有一年,因皇后勤勉賢惠,道光帝決定為皇后生日祝壽,但招待滿朝親貴重臣的不過是一人一碗打鹵面,大概可創(chuàng)國宴儉樸之最了。
道光對子女的教育,以節(jié)儉為基本立足點,曾作《慎德堂記》,告誡皇子皇孫們切勿“視富貴為己所應有”,應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欲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應該“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為哉”。至于兒女婚事,一概從簡,總以不事奢華為度。
道光接待來拜見的外臣,免不了要宴請,但菜肴真稱得上“寒酸”二字。有一年,大學士長齡平定了回疆,把逆首張格爾檻押送京師。道光帝親御午門受俘,下令開慶功宴筵,為免浪費,特意傳旨內膳房,須格外節(jié)儉。當時請的客人除長齡外,還有15 個老臣,擠了兩桌,大家看著桌上可憐的幾樣菜,都不敢舉箸,生怕一動筷就見底了,讓道光皇帝面子上不好看。道光皇帝不吃菜也不喝酒,只顧高談闊論,談了足足兩個時辰,大家一口菜未吃便散席了。
古語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被实蹛酃?jié)儉,下面的人是否也以節(jié)儉為美德呢?至少從道光一朝來看,并非如此?;实蹛凵莩蓿聦偈强梢跃o跟的,愛節(jié)儉就不行了,也許正應著那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道光帝拼命節(jié)省,下面的人卻變著法子撈錢、花錢,結果他終其一生,都未能堵住兩大漏洞。
第一大漏洞是內務府的虛報賬單。內務府大臣都是皇帝較為親近貼心的人,任何東西一經內務府的手,價碼立即翻著跟頭往上漲。無論道光皇帝多么節(jié)省,銀錢還是嘩嘩地流進內務府大臣們的腰包。道光皇帝雖然每餐只吃四個菜,照例總要花到800 兩銀子。后來他改吃素菜,不吃葷菜,每餐還是要花到六七十兩銀子,吃一個雞蛋就要花五兩銀子,而按市價,五兩銀子買的雞蛋夠吃一年了。有一天,道光跟武英殿大學士曹振鏞閑談,曹振鏞說他每天早上要吃四個鹵水雞蛋。道光大吃一驚說:“每個雞蛋五兩銀子,你一頓早餐豈不要花兩銀子嗎?”曹振鏞怕得罪內務府官員,趕緊奏稱:“臣吃的雞蛋,都是臣家中母雞下的?!被实勐犃?,笑道:“有這樣便宜事,養(yǎng)幾個母雞,就可以吃不花錢的雞蛋?!碑斚旅鼉葎崭ベI來母雞,在宮中喂養(yǎng),但內務府報銷的每一只雞要花24 兩銀子,相當于一個中產之家一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