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家篇(33)

開心國學 作者:白阿麗


 

3年后,達·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覺,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什么就像什么。

在這里,孟子以流水來比喻說明學習的進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自強不息,勇往直前,還要腳踏實地,打好基礎。就像沒有基礎的大樓是不穩(wěn)定的,沒有基礎的學習光想著更上一層樓也是不可能的。學習要日積月累,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也才能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得心應手。

就像達·芬奇畫雞蛋,貌似很簡單,但是給人的鍛煉卻是方方面面的。而且達·芬奇也是畫雞蛋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畫畫更有感覺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作品也更加出神入化。

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后面的學習不那么費力,那么就要有堅實的基礎,這樣一步一步地前進,才會有條不紊,也才會更出成效。

044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要義簡析:要廣博地去獲取知識,并詳盡地加以解說,目的在于融會貫通后返歸到簡約去。

啟迪故事:

有位農(nóng)夫在春天的時候在地里種下兩棵種子,他辛勤地給它們澆水、松土,這兩顆種子很快就發(fā)芽,并長成了同樣大小的樹苗。第一棵樹從開始就決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并結(jié)出甜美的果實,所以它拼命地從地下吸收養(yǎng)料,儲備力量,滋潤每一枝樹干,而且想盡方法盤算著怎樣向上生長,完善自身。相反另一棵樹總是懶懶散散的,覺得吸收的營養(yǎng)基本夠用,能夠滿足自己結(jié)出果實就行。

時光飛轉(zhuǎn),很快第一棵樹就長得枝繁葉茂,并且開花結(jié)果,而且果實結(jié)得又多又大;而第二棵樹雖然也開花結(jié)果了,但是結(jié)的果實稀少,還很干癟。等秋天的時候,兩棵樹的果實都成熟了,只不過第一棵樹的果實又大又甜,而第二棵樹的果實又干又澀。主人一氣之下,用斧頭把第二棵樹砍倒,做柴燒了。

在學習中必須主動感知、積極觀察,以便向外部世界去獲取知識。而獲取知識,并不是只獲取某一方面,而是廣博的獲取,這就要求必須全面的學習。

就像果樹一樣,要收獲繁茂的果實在最初的時候就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并且為之付出行動,廣泛的涉獵,然后經(jīng)過自己的深加工,嚴格要求,精益求精。

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博學,并在博學的基礎上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不斷地進步,并最終獲得自己滿意的結(jié)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