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yī)診治方法的早期總結

中醫(yī)是怎樣治病的 作者:王明輝


 

當前,中醫(yī)所廣泛運用的望、聞、問、切、觸等診斷技術,有的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便已應用于臨床了。如脈診(切)法為扁鵲首創(chuàng),在診虢太子的“尸厥”(為一種臨床假死的疾病現(xiàn)象)中,此法顯示了古代醫(yī)生對診斷技術的精湛造詣。也由于當時服食、湯液、酒醴、祝(外敷方藥)、殺(去腐法)、涂(外擦)、?。ㄏ茨ǎ┑人幬镏畏ǖ倪\用,以及針石、灸熨、按摩、導引(相當于氣功一類)等治法經驗的累積,乃為我國古代的醫(yī)學巨著——《內經》的總結奠定了基礎。

由于秦漢以來的政治統(tǒng)一,工農業(yè)的發(fā)達,內外溝通,使中國醫(yī)學在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基礎上,有了飛躍的發(fā)展,一些重要的經典醫(yī)學著作,如《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大都完成于此時,從而給中國醫(yī)學的理論體系,打下了扎實的根基,并為以后的繼續(xù)發(fā)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中草藥學的來龍去脈

中草藥的使用經驗,如前面所述。那么,為什么有的人愛把中草藥稱為中藥呢?這是因為中藥里以草木一類的植物藥比例最大,故人們就常把中藥稱之為草藥或中草藥。

遠在古老的原始社會時代,人類的祖先在尋找各種食物的過程中,有時誤食了一些能引起劇烈反應的東西,如某些植物的花、莖、葉、根或某些動物的肢體、內臟而引起了中毒癥狀,如嘔吐、腹瀉、抽筋或不省人事等,從而使人們對食物的有毒或無毒有了初步認識。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經過長期的累積,就使我們的祖先對食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逐漸能辨別和利用某些毒物或藥物。如古代用烏頭等藥煉制成毒藥箭來射殺鳥獸,叫做“射罔”;又如有種藥,狼吃了可中毒,故名為“狼毒”……諸如此類的經驗,年復一年地擴大人類的眼界和知識。同時,古人也逐漸認識和了解某些自然藥物對人體所引起的各種不同反應,如嘔吐、腹瀉、抽筋以至不省人事等。這些現(xiàn)象顯而易見是一種中毒的反應,但這對某些需要催吐、導瀉、鎮(zhèn)靜或麻醉的病人來說,??僧a生一些明顯的治療效果。所以這些藥物就逐漸發(fā)展到防治某些病痛方面來了。

我國記載藥物的第一部書叫做《神農本草經》。它是大約在漢朝時,有人假托神農之名寫成的。以后,歷代醫(yī)家在民間用藥知識的基礎上,對藥書的內容反復進行了修訂和擴充,才相繼有了《新修本草》、《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藥書。這些藥書都是深入研究中草藥的寶貴資料。當然,我國有名的本草藥書還遠不止這些。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歷代相傳,多有所發(fā)展。如可消食、治反胃的雞肫皮(雞內金),現(xiàn)已證明其含有胃激素和中性消化酶,可使胃液分泌增加,對因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的病人,有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還能治療嗝氣、反胃、嘔吐等不適。有人認為雞內金冶消化不良的效果,比常用的酵母片還要好若干倍。又如常山,它在奎寧被發(fā)現(xiàn)的一千多年前,已是我國治療瘧疾(俗稱“打擺子”)的有效藥物了。經研究,發(fā)現(xiàn)常山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常山堿丙的抗瘧能力堿奎寧要強一四八倍;另一種常山堿乙的抗瘧效果也比奎寧大六十倍。其它如茜草科水楊梅治療菌痢和腸炎,較氯霉素、呋喃唑酮等不易產生抗藥性,且療效好,副作用少。青黛治療白血病,在許多方面優(yōu)于馬利蘭等。這些都說明,中草藥的作用都有其相應的科學道理。當然,中藥也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的,除了單方、驗方和效藥外,中國醫(yī)學的理、法、方、藥等知識的正確運用,更增加了中草藥的防治疾病范圍和效益的發(fā)揮。

值得指出的是,民間草藥單方,雖有的可從藥書上找到依據(jù),但很多卻沒有被收入藥學文獻,故我們在學習和研究中草藥時,除了參閱本草藥書外,還應高度重視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些中草藥單方、驗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