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到此生讀已遲(1)

平常道 作者:蕭然


從現(xiàn)世看,成功人士大凡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發(fā)展方向的人。反之,則難免一事無成。并非你稟賦不夠,而是你沒有找到自己前生的“積蓄”,白手起家而已。(提要)

我的一位朋友鋼琴彈得相當(dāng)了得。學(xué)美術(shù)出身的他,靠鋼琴吃了十幾年飯,混跡于音樂界多年,沒有人知道他并非科班。

所有人都認(rèn)為他是打小練就的手藝,可事實上,他是22歲大學(xué)畢業(yè)才開始彈鋼琴,沒用一年時間就登臺演出了。

他告訴我們,第一次上臺演奏前,那個曲子怎么也練不好,急的滿頭大汗。可一上臺,原本彈不流暢的旋律,一下子如流水般涌出來,首次登臺就獲得成功。

一般人認(rèn)為他有音樂天賦,要不別人需十幾年的功夫他怎么一年就能上臺?這話沒錯,不僅音樂、美術(shù)、體育這些東西需要天賦,其實讀書、寫字等同樣也需要天賦,如果想成為大家的話。

問題是天賦從何而來?一般人認(rèn)為是遺傳作用。但是,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證明,這一結(jié)論似是而非。

不錯,不少人是子承父業(yè),特別是演藝界尤為普遍。但是這樣的傳承我認(rèn)為,與其說是天賦的遺傳,不如說是后天耳濡目染之結(jié)果,大多與天賦遺傳無關(guān)。比如演藝界,真正超過父輩的只有葛優(yōu)等少數(shù)人。而更多的是“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相反,天賦并非來自父母遺傳的例子卻比比皆是。我上面講的這位同事,父母包括家族中,無一人從事音樂,哪怕是和音樂沾邊的都沒有。歷史上還有不少大家,父母甚至幾乎是文盲。

那么天賦從何而來?蘇東坡的一句話讓我們解開了“扣子”:“書到此生讀已遲”,也就是說,人此生的所謂天賦,很可能是前幾生幾世的積累所得。

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在某一領(lǐng)域特別容易開竅,而有的人在一些領(lǐng)域又怎么用功也不行。

以我自己為例,自認(rèn)為屬于高智商者,對文學(xué)、藝術(shù)、宗教、哲學(xué)、歷史,甚至數(shù)學(xué)、物理、天文等眾多領(lǐng)域,都有輕車熟路的感覺。但是偏偏對外語,從上中學(xué)開始就用了比其他課程多幾倍的力氣,可十幾年下來,還是弄不通。什么原因?恐怕只能從“前生積累”不夠找原因。

每每看到一些學(xué)貫中西的大師傳記,總覺得不可思議。比如錢鐘書,據(jù)黃永玉講,隨便問他一個問題,人家居然能告訴你在《大英百科全書》的哪一卷、哪一章。還有些人,動輒會幾國語言,他們的語言天賦簡直讓我這樣的語言矮子瞠目結(jié)舌?,F(xiàn)在想來,人家這成就,絕非此生這幾十年的功夫所能及。

當(dāng)然,除了蘇東坡老實,愿意告訴我們真相。包括魯訊先生這樣的好人都不愿意為我們捅破窗戶紙。卻告訴我們,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去讀書了”,才有此成就。這話當(dāng)然也不全假,但也絕非問題本質(zhì)。換一個人,就是把吃飯、拉屎、睡覺的時間全部用去讀書,也未必能達(dá)到他的學(xué)問境界。

大師們之所以這樣說,不過是為了給我們一點希望,別讓我們太悲觀而放棄努力。否則都聽了蘇東坡的,反正此生讀書已經(jīng)遲,干脆不讀豈不是更誤人子弟?

其實大師們的好心有些多余。

書到此生讀已遲,是對此生而言。如果此生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而放棄努力,來生就又是一個遲字。故破罐子破摔是愚蠢的。此其一也。

其二,讀書可能此生遲了,但其他事情未必。告訴大家真相,別讓大家憋死在本來注定走不通的死胡同里,而去尋找前生前世有積累的那個領(lǐng)域,不也有利于大家在現(xiàn)世的發(fā)展嗎?

從現(xiàn)世看,成功人士大凡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發(fā)展方向的人。反之,則難免一事無成。并非你稟賦不夠,而是你沒有找到自己前生的“積蓄”,白手起家而已。2007-04-18 

評論:

先天先天,什么是先天,這個詞就有文章(不垢不凈)

接一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