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名三: 有治也者,有恥也者,有事也者。事之名二: 正之,察之。五者而天下治矣。名正則治,名倚則亂,無名則死。故先王貴名。
——《管子·樞言》【譯文】
人的名分共有三個: 有管理的,有執(zhí)法的,有從事的。事的名分有兩個: 正名的,檢察的。這五個方面都完好,天下就安定了。名正就安定,名不正就混亂,無名就死亡。所以先代的圣王重視名分。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泵骸∶?、名義;順: 合理、順當。名分正當,則說話合理。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就說得通。
管子的“名”,除名分、名義之外,還有對社會階層的劃分和界定。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界定,有不同的利益結構,并且要十分注意平衡各個階層的利益需求和分配,處理各個社會階層的關系,使之各得其所,如此社會才會和諧安定。
今天,中國社會更為開放多元,社會階層和結構更為復雜多樣,國家要了解這些社會階層的處境和利益訴求,平衡利益關系,滿足各個階層的需求,才能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企業(yè)目前要特別重視白領階層和勞工階層的利益訴求,穩(wěn)定技術隊伍和員工隊伍,企業(yè)才能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