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以市場為領地(4)

任正非這個人 作者:周君藏


作為坐標的企業(yè)家如果沒有勇氣,會讓一切決議打折。如果僅有客觀性智慧而沒有勇氣,智慧會退化為空想。如果自我批判沒有勇氣,也將很快成為口頭禪,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低調的任正非,其內自有一股大無畏—不怕自己沒形象,不怕別人議論、非議,不怕沒有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的名頭,不怕能干的骨干出走創(chuàng)業(yè),不怕客戶暫時不理解甚至誤解,不怕自己不當董事長,不怕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只有1%,不怕面對面坐著對話的是鼎鼎大名的業(yè)界巨頭的首席執(zhí)行官—這是任正非比別人更善于運用自我批判并從中受益的原因。

在人人都在尋租、尋求更大安全性、回報可能性和利潤最大化的時候,為何任正非反而具有大無畏的精神?那是因為任正非早已獨自毅然決然地將市場作為自己的最終戰(zhàn)場,作為檢驗自己工作效果的唯一標準。

越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越是相信市場是檢驗自己工作的最后天平。梵高即是如此,雖然他死于成名之前,雖然他的偉大作品是在他死后才震驚世界的……但他還是相信市場的最后判斷。他沒有去迎合當時市場所偏愛、追逐的畫風,也沒有去擠入、追隨當時風起云涌的各種繪畫流派,他相信冥冥之中自有自己藝術的同道與欣賞者。

這需要勇氣。不是一般的勇氣,很可能是毀掉自己的勇氣。

市場!市場!市場!

任正非,可能還包括他那一代下海經(jīng)商、辦企業(yè)的很多人,一定有過這樣的思考:為什么不把市場作為自己的領地!它很可能是最客觀評價自己的東西!不是上級領導,不是同事,不是同行,也不是員工,不是家人和親朋好友……市場有一種客觀性,以市場為檢驗的企業(yè)行為,也需要一種客觀性。這是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觀愿望為轉移的。

在20世界90年代前期,任正非一度在講話中打過“民族牌”。我加入華為的時候,公司當時的口號是:“從來就沒有神仙皇帝,中國要自強,唯有靠自己?!?/p>

“外國企業(yè)到中國是賺錢來的,他們不肯把關鍵技術交給中國人……他們轉讓技術的手段,都是希望過幾年你還要再引進,然后引進引進再引進,最終不能自立。以市場換技術,市場丟光了,哪一樣技術真正掌握了?”這是1995年12月26日任正非在華為市場部整訓工作會議上的一個講話中說的?,F(xiàn)在他應該不會這樣說了,否則,華為進入海外那么多的市場是不是也都要交出技術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