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課 富爸爸“窮”小孩(1)

王永慶來不及教你的14堂理財課 作者:康文柔


要不要給小孩零用錢?

你的家庭或許稱不上富裕,但再怎么窮自己,也不能窮了孩子。孩子剛剛念完幼兒園,正準備進入小學,餐費、補習費或日常需要的物品,你都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此外,你還會另外給孩子零用錢嗎?

□ 會

□ 不會

如果你的答案是“會”,給了零用錢之后,不論多寡,你是否會要求孩子記賬,并定期和孩子討論他的開銷?

□ 會

□ 不會

該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就跟該留多少遺產(chǎn)給子女一樣,其實并沒有標準答案。有些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要多少給多少;有些父母恰恰相反,認為孩子反正不懂理財,不必另外給零用錢。

這兩種類型看起來是兩種極端,其實都犯了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讓孩子對金錢沒有“感覺”,因為他們都不需要去自己管理自己的金錢。

小時不煩惱錢,長大就為錢煩惱

《Smart智富》月刊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四成的父母選擇“不給零用錢”,因為“他想要什么,我會買給他,不需要再另外給他錢”;“他還在念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幫他開好理財賬戶了,他有錢得很,干嗎再給他零用錢?我都幫他存好了”。

而有的給零用錢的父母,往往也只是固定地把錢交給小孩,并不要求孩子記賬,更很少系統(tǒng)地給予孩子充足的理財教育。于是孩子渾渾噩噩地長到20來歲,許多大學生因為被父母照顧得太好,連家里一個月需要多少開銷都不知道。問他們手上有多少存款(靠自己攢積下來的,不是父母幫他存的),超過50萬新臺幣的不到兩成。

這些年輕孩子往往等到出了社會,有了自己的家庭,才知理財大不易,更甚者敗光家產(chǎn),而且拖累雙親。父母為孩子多方設想的結果,卻是連自己的退休老本都給賠光。這樣的悲劇可說是層出不窮。

這其實很有趣,我們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專業(yè)技能教育非常重視,但對于影響孩子一生的金錢教育,卻始終避而不談。對于這一點,不論是家庭或是學校,都有同樣的迷思。

因為對金錢教育采取“放任”態(tài)度,這使得不曾為錢煩惱、不曾窮過的孩子,成年后或許有不錯的學位,甚至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卻常常為錢所苦。

美國有一份針對有錢人小孩所做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白手起家、自行創(chuàng)業(yè)而致富的父母,從小給孩子精英教育,讓他們學會過高級生活,結果不少孩子日后成了工程師或醫(yī)師,算是社會上的高薪階級,卻因為不曾識得“窮”滋味,為了要維持自幼養(yǎng)成的高檔生活習慣,最后入不敷出,每年還要回家向父母伸手要錢。

窮過,更能牢牢抓住財富

年收入近50億新臺幣的臺灣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因為有個富爸爸,年輕時靠著家族金援,他的生活可稱奢華,卻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喊他敗家子。直到后來他脫離家族自行創(chuàng)業(yè),而家族企業(yè)又碰上財務周轉不靈,他才深刻體會賺錢與經(jīng)營事業(yè)的辛苦,從此放下虛榮,面對自己?,F(xiàn)在的戴勝益,平常搭地鐵、走路上下班,并把以前去俱樂部應酬的時間拿來讀書寫作,他說:“人生開始富足了?!?/p>

這樣的他,自然深知當有錢人的孩子的壞處。對孩子的教育,他不與親朋好友作比較。即使別人都把小孩往貴族學校送,他依然堅持讓孩子念學區(qū)內(nèi)的學校,嚴禁他們在校內(nèi)提家世。孩子到高中畢業(yè)為止,一個月只有1 000新臺幣的零用錢,即使出國念書了,包含所有的花費,每個月也只有1萬新臺幣。

他的孩子絕對不能養(yǎng)出“貴氣”,還沒學會賺錢就有了貴氣,自然會想跟別人比較,買名牌,追逐虛榮?!艾F(xiàn)在就讓他們走投無路,了解任何東西得來不易,他們才會懂得知足,這是我給他們最好的禮物。”他說。

臺灣補習界名師徐薇年少時也曾有過一段苦日子。她的父親是貿(mào)易商,花錢從不手軟,結果背了債,母親被迫在菜市場里擺臨時攤謀生,既要躲警察,收攤了還要面對討債的親友,所以她早早就見識過人情冷暖。但是她很爭氣,考上第一志愿臺大外文系之后,第一件事不是計劃未來的留學,而是到處尋找課余工作的機會賺錢養(yǎng)家,努力了好幾年才將家里的債務全部還清??磯蛄烁赣H的花錢方式,她規(guī)定自己賺了10元就至少要存7元。為了不想再經(jīng)歷一次欠債被催款的痛苦,她要等戶頭里的現(xiàn)金夠了,才去買房子,從來不貸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