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來,我曾有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都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個人,人人都說他好,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極端圓滑的人,圓滑到琉璃球也能長只腳的程度。
——季羨林
看過季老文章的人,在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季老是一個非常樸素的人,尤其是人品之樸素,達到了相當境界,所以季老的有些想法反而看起來天真。季老說好多年他都有一個愿望:自己對每個人好,每個人也都對他好。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有高風亮節(jié)出淤泥而不染的謙謙君子,就有搬弄是非毀謗詆毀的陰險小人,這也是世界尋求平衡的一種方式吧。
當然,季老后來對這個“真理”恍然大悟了。只望有譽不望有毀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在無法避免詆毀的生活中,我們只能調(diào)整心態(tài)去面對。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叫做“心態(tài)一變,世界就變”!怎樣對待詆毀,顯示了每個人不同的做人態(tài)度和人生智慧。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一百零三回寫諸葛亮叫陣司馬懿,但不管怎么叫罵羞辱,司馬懿就是高掛“免戰(zhàn)牌”。當時蜀軍長途跋涉遠離大本營在魏國搶地盤,如果不能速戰(zhàn)速決,司馬懿將會以逸待勞占個大便宜。是時,諸葛亮便想出了一個非常歹毒的計策,派人送了一套女士服裝給司馬懿,暗指司馬懿畏首畏尾像個裹著小腳的女人,不敢出來跟蜀軍一較高下。
但是司馬懿見了諸葛亮派人送來的女時裝,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地把新衣服套在身上show了一番。然后,波瀾不驚慢條斯理地向來使打聽諸葛亮的工作生活。來使是個直腸子,就說:我家丞相每天玩命干革命,事必親躬,每天吃的是草,擠的是奶,而且最近飯量也不大好。司馬懿聽了微微一笑,做了個科學的預(yù)見,說:諸葛亮遲早會過勞死。
看三國的人都知道,在后期諸葛亮面對對手司馬懿的時候,是多么心力交瘁,力不從心。原因就是司馬懿并非被罵幾句就七竅流血而死的王朗、張昭、周瑜之流,他看透了諸葛詆毀背后的用意,所以能談笑風生,擊敗神機妙算的神話人物諸葛亮。
凡事看透了,便也就了然于胸了。生活中那些詆毀別人的人,通常都是無能的人。有能力的人總習慣用事實說話,沒有能力的人才喜歡用嘴巴說話。所以,詆毀的本質(zhì),是虛弱、愚蠢和無能。
而面對詆毀能談笑風生的人,著實“道高一籌”。關(guān)于蘇軾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大多數(shù)是褒揚蘇子的,但也有少數(shù)是后人調(diào)侃他的,比如這個故事:
蘇軾很喜歡和好朋友佛印談?wù)摲鸬?。有一天,蘇軾登門拜訪佛印,問:“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說:“我看你是一尊佛?!碧K軾聽了很是自得,有點兒飄飄然。接著,佛印問蘇軾:“你看我是什么?”蘇軾比較調(diào)皮,想故意為難佛印,就說:“我看你是一坨屎?!狈鹩÷牶篦鋈粺o語。
蘇軾覺得自己難得贏了佛印一回,興奮地回家將此事告訴了妹妹蘇小妹。蘇小妹不愧是才女,看著哥哥一副吹噓的模樣馬上大搖其頭,說:“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萬物都是佛;而你心中只有屎,所以看別人也都是一坨屎?!?/p>
這是個非常有趣且很有道理的故事,所以境界高的人,通常都很謙虛好學,在人際交往中顯得非常低調(diào)、低位,不輕易臧否人物。即使別人對其出言不遜,也不會生氣,不會翻臉,這并不是像司馬懿,出于一種高深的城府和計謀,而是來自高尚坦蕩的人格。是佛,怎樣攻擊和詆毀都是佛,就像如來不會在意孫悟空在自己手指間撒尿一樣,他掌握著天地自然,在更高的層次俯視這個世界,內(nèi)心平靜,外界的一時波瀾,根本影響不了他任何一點兒情緒。
所以,真正的高人,身邊都沒有是非。并不是說,是非繞著他們走,而是他們像太極一樣,是非打過去,被包容吸納掉了。相反,那些總是身纏是非的人,自己也要進行反省。使我們陷于詆毀煩惱中的并不是詆毀者,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