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國男人的人生大夢(1)

我家房子160歲:住在德國童話屋 作者:胡湘玲


差不多就像一個共識,“蓋自己的房子、養(yǎng)一個兒子、種一棵核桃樹”是很多德國男人的人生大夢。這個大夢我早已聽人說起好幾次,可是直到跟銀行打了交道,我才見識到這個夢想的力量。

2001年深冬的下午 3點,天已經差不多黑了,我跟學校 Sparkasse的銀行太太約好談貸款的事情。 Sparkasse有點像是臺灣的合作金庫或者是信用合作社,每個城市或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立的操作系統(tǒng)。全德國有 1萬7千家Sparkasse銀行,其中一家就在我工作的大學里頭。

說起跟錢有關的事,我是有點生疏。不過,在德國 DePfa①銀行工作的朝琴跟我說,在德國買房子是絕少人付現(xiàn)的。因為在高稅制下,每個人都想盡辦法要節(jié)稅。辦法之一,就是貸款。所以,貸款負債買房子之后,拿租金來付貸款,是中產階層常見的避稅策略。盡管如此,德國的房地產可沒有因此蓬勃發(fā)展。因為避稅是一回事,投機性置產又是另外一回事。一般說來,如果置產沒有滿 8年就轉賣,其中的差價可是會被狠狠地課一筆“投機稅”。而我們這些在德國既沒有祖產,也還沒有累積足夠工作積蓄的外國人,國稅局可是很清楚我們口袋里應該有幾毛錢可以用來置產。要不然,國際洗錢勾當就一點也不怕找不到白手套了。

不同于一般銀行行員職業(yè)要求的光鮮打扮, Sparkasse太太披著沒有形的及肩長發(fā),戴著眼鏡,看起來像是剛從研究室走出來的社會系教授。拉了椅子坐下來之后,她顯然對我的生疏產生了同情心,從固定利率近幾年的變化開始,跟我一一解釋貸款時不能不知道的專有名詞。不過,今天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要搞清楚——我們是不是貸得到款?

關于這個問題,我其實是一點懷疑也沒有。我在大學當研究員,有一份說來不算微薄的薪水與聽來不算寒酸的工作,而且就在這家銀行所在的大學。這應該不會有問題吧!不過,客氣的 Sparkasse太太帶著有點不好意思的神情問我:“您應該還沒有拿到教授的位子吧?”

是沒有,不過這很正常啊!有什么問題嗎?

在德國,我們這些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如果還想待在學術圈子里奮力往上爬,哪一個不是照著規(guī)矩來?先在畢業(yè)后努力德國的學術層級找個指導教授,然后再花個五六年教授的位子。運氣好的,可能拿到三至六年的編外講師位子,之后再一路找機會。而運氣不夠好的,就是在取得資格之后什么都沒有,那么就只好去勞工局登記失業(yè)了。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個不算問題的問題。

不過,銀行并不關心我的職業(yè)聲望,也不在意我的薪水厚薄。重要的是,我得證明在貸款的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期間持續(xù)有固定收入——那就是得有夠久的工作合約才行?,F(xiàn)在我突然了解,在工作忙碌的銀行中, Sparkasse太太那毫不搭調、悠閑氣質的原因了。所以,那份我自以為不算寒酸的工作,對銀行來說卻一點也不中用。不過沒有關系,好心的銀行太太幫我找到 Akademiker(學術工作者)的出路——我還有一個在工業(yè)界工作的老公。

仁正在學院外的工作,對銀行來說“值得信賴”得多了。所以,靠著他的“正常工作”,我們應該貸得到款。于是,約好后天下午五點半辦手續(xù)。

五點半?是的,正是德國銀行五點下班之后的五點半。而且,約在學校。

五點半, Sparkasse太太已經等在學校銀行的門口了。負責貸款業(yè)務的穆勒先生從城區(qū)部的總行趕來,為我這個小客戶進行專門咨詢。他們甚至都還不知道我想貸多少錢呢!

“不好意思,讓您從城里過來。”一邊隨著 Sparkasse太太走向學校建筑南側的銀行特別辦公室,我跟穆勒先生一邊寒暄著。

“不會不會,這是我的工作嘛!而且下班之后時間比較彈性。”這倒是跟我認識的“不可侵犯的德國私人生活”很不一樣。銀行特別辦公室的外墻跟學校里其他教室一模一樣,連同一式的鐵門用的也是粗粗的大鑰匙。不過,門一打開,燈一亮 —的確,這里是銀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