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宏斌快速擴張高奏凱歌的背后是巨大的成本壓力: 土地成本高、人力成本高、財務費用高。順馳殺到哪座城市,該市地價就急劇攀升,各項成本也跟著猛漲。王石就曾經憤然說:“順馳如此夸張的拿地方法將影響到全行業(yè),這種惡意的競爭和同政府的博弈方式對于市場的規(guī)則而言是一種巨大的破壞。”
2003年,孫宏斌曾豪氣沖天地揚言道:“在未來5年中國將出現(xiàn)年銷售額500億元的房地產企業(yè),3至5年內順馳要做到全國第一,如果快的話就是3年?!边@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就是,順馳最快將在3年后年銷售額達到500億元。但如果看到以下資料,相信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孫宏斌在睜著眼睛說瞎話。
有資料表明,截至2003年9月底,順馳母公司總資產1046億元,負債總額卻高達684億元,凈資產不足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54%??梢?,孫宏斌的資金鏈已經非常吃緊,在他“現(xiàn)金—拿地—現(xiàn)金”的迅猛征伐中,對資金周轉的計算要求已是相當精確,各環(huán)節(jié)不能出絲毫差池,否則“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災難即將上演。
孫宏斌也意識到資金鏈已高度緊繃,必須盡早尋求出路。2004年2月19日,香港匯豐銀行與天津順馳集團簽訂為后者擔任海外上市保薦人的協(xié)議 (后來更換由摩根斯坦利保薦),聲明順馳即將在香港上市。不料風云突變,前兩次受益于房改和招拍掛等新政策的順馳此次卻因新一輪的宏觀調控政策而導致元氣大傷。這年3月到5月間,國務院為抑制全國各地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出臺了一系列相當嚴厲的調控措施: 控制貨幣發(fā)行量和貸款規(guī)模;嚴格土地管理,堅決制止亂占耕地;認真清理和整頓在建和新建的項目……
與國家政策遙相呼應的是輿論和媒體對地產商的一致聲討,此前在全國市場瘋狂拿地的孫宏斌驚出一身冷汗,在5月3日緊急召開會議,嚴禁各分公司拿地。在8月7日的博鰲地產論壇上,孫宏斌不再像當年高調發(fā)言,當主持人問他“宏觀調控中最難受的是什么”時,他如實回答:“其實最難受的還是錢。對這也沒什么好辦法,還是以前的辦法,合作開發(fā),快點賣房?!?/p>
順馳原計劃在2004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募集10億港元,可進展一波三折,在8月26日才最終通過香港聯(lián)交所的聆訊,上市計劃一下子又柳暗花明,然而這又是曇花一現(xiàn),此后上市之事再無音訊。原順馳董事局主席汪浩公開解釋的原因是: 順馳2004年手里有35個項目,發(fā)展速度很快,可當年的利潤卻體現(xiàn)不出來,投資經理認為晚一年上市利潤或許就能體現(xiàn)出來。然而,孫宏斌連一天都等不起,當年重視賺錢速度、忽視投資回報率埋下的種子,終于結出苦果。
隨著上市夢想的破滅,順馳的融資之路頓時陷入迷茫,可是孫宏斌還得繼續(xù)“找錢”,為此他甚至不惜與摩根斯坦利豪賭。在雙方簽署的對賭協(xié)議中,摩根斯坦利以75 億元收購順馳20%的股權,如果一年后順馳的利潤率無法達到約定的基點,摩根斯坦利手握的股權將翻番到40%。這份對賭協(xié)議前后商討了一年時間,終于在2005年10月19日破裂。摩根斯坦利方面表示順馳的利潤率低得可憐,而孫宏斌卻說:“他們要求很苛刻,價格壓得很低……都到最后階段了,他們又提了一個極為苛刻的條件,我沒同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