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節(jié):一維圖形的濫用(3)

統(tǒng)計數(shù)字會撒謊 作者:(美)達萊爾·哈夫


美國的鋼鐵協(xié)會(the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也這么做了,不過用的是一對鼓風爐。他們希望通過圖形顯示20年來鋼鐵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說明該行業(yè)表現(xiàn)出色,從而指出政府的任何干預都是不必要的。暫且不論這個論點多不可靠,然而這么說的好處卻優(yōu)于圖形的直接表現(xiàn)。表示前10年增產1000萬噸的鼓風爐,其高度僅是表示后10年增產1425萬噸鼓風爐高度的2/3。但是眼睛看到的兩個鼓風爐,一個卻是另一個的3倍。嘴上說的是1.5倍,看起來卻是3倍--這就是一維圖形的功勞。

鋼鐵協(xié)會的這個藝術品還有其他有趣之處。從水平上看,第二個鼓風爐似乎"胖些",其寬度與其鄰居的比例失調。同時,鼓風爐內的黑色條塊,代表著熔化的鐵,其長度看上去是10年前的2.5倍。于是,50%的增長率被畫成了150%的增長率,除非我和我的尺子都不去考慮爐子的高度,否則視覺效果又會將其變成1500%的增長率。算術簡直變成了魔術。

雖然似乎過于苛刻,但我們還是需要指出,光滑的彩色頁面上同時還提供了一個截短的折線圖。通過將圖形的下半部分截去,雖然能夠節(jié)省紙張,但是卻夸大了人均鋼產量,使產出增長速度攀升了兩倍。

有些例子制圖人可以用粗心大意為借口,但就像發(fā)現(xiàn)出納老是少找錢一樣,如果所有的錯誤都對出納有利,那你就禁不住要懷疑了。

《新聞周刊》曾經利用圖形來證明"美國人長壽了",圖形中有兩個男性圖案,一個代表1879~1889年間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34歲,另一個代表現(xiàn)代人的平均預期壽命68.2歲。又是同樣的把戲:一個人是另一個的兩倍高,按此推理,體積或重量的比例應該是8∶1。這張圖形通過夸大事實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把它看成是"新聞炒作"的一種形式,同期雜志上還有一張被截短的折線圖,十分驚人。

在圖中改變事物的大小還有另外一個弊端。1860年美國只有800萬頭奶牛,而一個世紀后該數(shù)量超過了2 500萬頭。通過畫兩頭奶牛來顯示產量的增長,一頭奶牛是另一頭的3倍高,當然,這會以我們探討過的方式夸大人們的印象。但是對于一個快速瀏覽內容的讀者而言,這幅圖將產生更加奇特的效果,他可能很容易就得出一個錯誤結論:現(xiàn)在的牛要比以前的牛大得多。

將同樣的技巧運用在犀牛上,你會得到下面的圖形。奧格登·納什(Ogden Nash)曾經用"荒誕的"與"像犀牛一樣的"來押韻,"荒誕"一詞的修飾作用同樣適用于這種方法。

本章小結:

◆形象圖形,又稱為象形圖,它的前身是普通的柱狀圖,在比較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某個方面的具體數(shù)量時,柱狀圖是一種便捷常用的方法。

◆柱狀圖也具有欺騙性:在描述單一物體時,柱體改變寬度改變的同時,長度也發(fā)生變化;在描述三維物體時,物體的體積又不容易進行比較,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都提醒我們應該對柱狀圖保留一些懷疑。

◆數(shù)字全是2∶1,但視覺效果卻是4∶1,而在大多數(shù)時候視覺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