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莫斯科”銀行的工作人員送來了第一批贖金――47萬美元現(xiàn)款。當偽裝成銀行職工的聯(lián)邦安全局特工上車交付這筆贖金后,蒙面人履行了他的承諾,釋放了車上所有婦女和老人。
入夜,莫斯科下起了蒙蒙細雨。夜幕中,特工們又送來了第二筆贖金。接到這筆錢后,車上的恐怖分子基本聽信了聯(lián)邦安全局談判的許諾,以為剩余的錢很快就可以拿到手,因此,又釋放了其他大部分的人質,車里只剩下最后5名韓國旅游者。
此時,制服恐怖分子的行動計劃亦已醞釀成熟。臨時指揮中心在旅游車四周架起多盞高瓦強光照明燈。強烈的燈光使汽車四周如同白晝,車里的活動被清楚地展現(xiàn)在“阿爾法”小組特工的視野里。在燈光的掩護下,駛來一輛車,車尚未停穩(wěn),幾名身穿黑色迷彩服的“阿爾法”小組隊員攜帶武器和特種作戰(zhàn)裝備竄了出來,他們利用高低起伏的建筑物陰影和強光造成的視覺盲點,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離旅游車最近的隱蔽地點,開始為突襲做最后的準備。
午夜過后,游車上的蒙面人再也沉不住氣了。凌晨一點多,恐怖分子再次向警方發(fā)出威脅,要求當局馬上滿足他的條件,最后一筆贖金必須在一小時內送來,然后護送他去機場,否則,他就要殺死人質,炸毀汽車。
臨時指揮中心借口旅游車的汽油已不多,難以開到機場,提出更換另一輛汽車的建議。然而,對這個用意十分明顯的建議,劫持者斷然拒絕。
一個小時過去了。臨時指揮中心認為時機尚未最后成熟,遂再次通過談判小組向蒙面人轉達,由于銀行都已下班,一下籌齊大額現(xiàn)款困難,要求劫持者再寬限一些時間。與此同時,則向埋伏在汽車周圍的突擊隊員發(fā)出準備實施攻擊的指令。
當克里姆林宮塔樓的大鐘指向午夜2點45分時,攻擊命令下達。
兩名化裝成“莫斯科”銀行員工的“阿爾法”小組特工,攜帶最后一筆贖金來到旅游車門前。當兩名特工與站在車門里的恐怖分子交涉贖金交付的方式時,幾名全副武裝的”阿爾法”小組的突擊隊員迅速而隱蔽地躍到了旅游車尾部。
蒙面人堅持要送款的“阿爾法”小組特工將錢送到車上,并命令司機打開車門。就在車門剛剛開啟的一剎那,一名“銀行職工”迅速向站在車門口準備接錢的恐怖分子投擲了一枚特制的強光強震手榴彈。這是一種非殺傷性武器,爆炸的瞬間會產生定向沖擊波和強烈的閃光,使目標在短時間內失去反抗能力,同時卻不會對人體造成致命的傷害。
手榴彈準確地落在了蒙面人的面前。隨著一道強烈的閃光和沉悶的爆炸,恐怖分子被炸倒。隱藏在車后和四周的“阿爾法”小組突擊隊員迅速沖進了車內。同時,一輛早就做好準備的無篷卡車從黑暗中高速駛來,在旅游車左側的最近位置上戛然而止。車上幾名身著黑色迷彩服、臉上蒙著黑面罩、手持鐵錘的“阿爾法”小組成員在同車戰(zhàn)友的掩護下,三下兩下把旅游車左側的車窗玻璃砸碎。
被手榴彈震倒的恐怖分子并沒有完全失去知覺,在“阿爾法”小組隊員準備接近他時,他絕望地開了數(shù)槍,但都未擊中人。突擊隊員本能地做出反應,將恐怖分子擊斃。與此同時,卡車上的突擊隊員已通過車窗把韓國人質全部救出。
韓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政務參贊在不遠處的車旁,通過望遠鏡目睹了行動的全過程。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從臨時指揮中心發(fā)出攻擊命令到行動結束,總共只用了45秒鐘。
3.“霹靂”行動
1988年12日1日,前蘇聯(lián)北高加索地區(qū)奧爾忠尼啟則市發(fā)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劫持人質事件。以維佳為首的4名恐怖分子利用欺騙手段劫持了31名小學生和1名女教師,要求前蘇聯(lián)政府提供毒品、外匯和大型運輸機,前往國外,并要求釋放其關押在監(jiān)獄里的同伙。前蘇聯(lián)當局經過周密計劃,制定出解救人質的“霹靂”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