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莊子與孟子“失之交臂”(1)

莊子這個人 作者:鄧聯(lián)合


跟孔子早于莊子一百多年但后者卻死揪住前者不放這個怪現(xiàn)象恰好相反,莊子的生平中,另有一樁公案,那便是莊子與孟子的“失之交臂”之“謎”。

首先,莊、孟都大致生活在梁惠王、齊宣王時期;并且,尤其要指出的是,與孟子有過一番面對面論談的梁惠王,莊子極有可能也拜訪過。雖然孟子(約前371年—前289年)可能年齡略長些,但莊、孟終歸是屬于同一歷史時代的名人。

其次,莊、孟分別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領袖,這二位眼里都揉不下沙子,他們都好“罵人”,也就是抨擊各自心目中的異端。比如,孟子曾把主張“兼愛”的墨子和主張“為我”的楊朱碼放在一塊兒,痛罵為“無父無君”的禽獸,——平心而論,這已經不只是激烈的思想批判了,而簡直是狗血噴頭的惡毒辱罵,甚至有些像人身攻擊。為維護儒家思想,孟子對異端的那種仇恨和敵視,由此可見一斑。有過之而無不及,莊子更喜歡“罵人”,他罵人的招兒更多、更損,被他罵過的人也更多。而且,莊子尤其喜歡變著法兒罵儒家圈子里的人,被他罵過的既有孔子、顏回、子貢、子路等先儒,還有被儒家崇奉為思想祖師爺?shù)膱?、舜等古代大圣人?/p>

于是,不免讓人納悶兒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莊、孟這兩個生活于同一時期,并且都激烈抨擊異端思想的領袖人物,彼此之間堪稱死敵,為什么他們倆卻沒有像莊子和惠施那樣,商量好了見面掐一架呢?如果說面對面的直接交鋒安排起來有些麻煩、困難,那么,為什么這二位沒有在各自的講學活動或著作中隔空開罵呢?更奇怪的是,不僅莊子沒有罵孟子、孟子沒有罵莊子,甚至在各自的著作中,他們連彼此提到對方都沒有!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其實,早在宋代,大儒朱熹和他的弟子就已經感到納悶兒,并且也已經討論了這個問題。朱熹給出的解釋是:當時莊、孟的活動范圍,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地理上相隔較遠,這直接造成了二人的互不相知,所以他們也就不可能隔空“叫陣”;另外,雖然莊子在后世的名氣很大,但在當時,他卻只是待在很少有人能知道的犄角旮旯里,自說自話,講他自己那套好聽但不中用的迂闊主張,弟子不多,影響也不大,以至于北方的孟子從來不知道南方有個叫莊子的家伙在兜著底兒罵儒家。順著朱熹的話說,要是孟子知道了莊子在罵堯、舜、孔子、顏回的話,那還能饒得了他?哼!

又有人認為,莊、孟之間并不是沒有互罵,理由是:莊子罵孔子,實際上就等于把孔夫子的徒子徒孫全罵了,其中自然包括信奉孔子思想的孟子;反過來,孟子罵楊朱,也等于已經罵到了莊子,因為在孟子看來,莊子不過是楊朱的信徒。換句話說,莊、孟的相互開罵,不是指名道姓的直接罵,而是間接的罵,所謂擒賊先擒王,罵人罵師傅。這種解釋真是有趣!

更有趣的一種解釋是:莊子雖然對堯、舜、孔子大加撻伐,但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是偏激之辭,實際上他詆毀儒家圣人的目的,是想借此痛罵當時的那些偽儒、腐儒,即儒家的不肖子孫們,因為這些人打著儒家的旗號,卻敗壞了儒家的名聲,所以該罵。而在骨子里,莊子仍是非常尊重孔子的。動不動就罵孔子雖然顯得很偏激,聽起來使人感覺很不舒服,但卻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維護儒家正統(tǒng)的效果,所謂“打是疼,罵是愛”,“小罵大幫忙”?;蛘哂锰K軾的話說,莊子內心中對孔子的真實態(tài)度是“陽擠而陰助”。既然這樣,孟子還罵莊子干什么?這樣的衛(wèi)道士,求之還不得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