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務實本色(2)

世紀小平:解讀一個領袖的性格魅力 作者:陳晉


說起來還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1967年7月19日,一些造反派到鄧小平住所抄家,他們在鄧小平的辦公室、會客室、臥室翻來翻去,希望找到一些“罪證”,可除了書籍外,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也沒找到。極度失望的造反派悻悻地說:“一點筆記都沒有,這個總書記也不知道是怎么當?shù)摹!?/p>

不愛記筆記的鄧小平,喜歡用數(shù)字說話。他是真正的“心中有數(shù)”。

建國初期,鄧小平就用90萬、6000萬和60萬三個數(shù)字概括了西南地區(qū)的形勢和任務。

1950年1月8日,第二野戰(zhàn)軍舉行完進入成都的入城儀式后,鄧小平就感到部隊的思想、主要是團以上干部的思想,有必要加以提高。部隊打了勝仗,進了城,建立了政權,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睡大覺、盡情享受勝利果實了呢?鄧小平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面臨的任務不僅更多,而且更艱巨。他先是起草了《二野前委關于克服享樂思想迎接新任務給杜義德同志并川南區(qū)黨委的信》,隨后又在三兵團召開的團以上干部會議上,向中高級干部耳提面命。會議一開始,他就向大家提了一個問題:“西南的仗打完了沒有?”

干部們面面相覷,不知鄧政委此問何意。西南已經(jīng)解放,敵人已經(jīng)被消滅,只剩下零零星星的若干土匪,難道政委是指這個仗還沒完嗎?在這些南征北戰(zhàn)的軍人們看來,對付這些土匪,等于牛刀殺雞,不好意思說是什么打仗了。

就在干部們的思索中,鄧小平分析道,西南現(xiàn)在面臨著90萬、6000萬和60萬三大任務。90萬,是指要把戰(zhàn)爭中投誠和俘虜?shù)模梗叭f國民黨部隊改造成人民的軍隊;6000萬,是指西南地區(qū)7000多萬人口中,有6000多萬是我們要依靠的人民群眾,要組織他們實行土改,發(fā)展經(jīng)濟;60萬,是指在西南的60萬人民解放軍,要把戰(zhàn)斗隊變?yōu)楣ぷ麝?,?chuàng)造和建設一個新的大西南。面臨著這樣重大的任務,怎么能說仗打完了呢?

三個數(shù)字,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西南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給干部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十年后,有些干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

鄧小平在基層,也特別喜愛打聽數(shù)字。我們不知道這幅照片上的總書記在和小姑娘說什么,但從他伸出的兩個指頭可以看出,問的問題也一定與數(shù)字有關。

1958年2月,鄧小平到四川農(nóng)村視察。在隆昌縣新生高級農(nóng)業(yè)合作社,當社長拿出筆記本和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準備匯報時,鄧小平擺擺手說:“不用了,還是我問到哪里,你們就答到哪里吧。”

于是,在一片坪壩上總書記和農(nóng)民開始了這樣的問答。

問:“你全大鄉(xiāng)有好多黨員、好多團員、好多個黨支部、好多個團支部、好多貧農(nóng)、好多中農(nóng)?”

答:“有500多黨員,700多團員,19個黨支部,19個團支部。”

問:“你們的糧食畝產(chǎn)量有多少?”

答:“大多數(shù)畝產(chǎn)五六百斤,小面積可達七八百斤?!?/p>

問:“社員一年能分多少斤糧食?”

答:“谷子分得到四五百斤,加上小春和雜糧,拉攏來算,一個社員平均分得600多斤?!?/p>

鄧小平聽到這里,說:“少了,一般來說要八九百斤,包括牲畜糧要千把斤才夠?!?/p>

他接著問:“你們高級社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

答:“全社有5600多人,1100多戶,社里有5個管理區(qū),32個生產(chǎn)隊,全社有土地5800多畝,人平均1畝多地。”

問:“社里喂了多少豬?”

答:“全社的公有豬、私有豬加起來共有5100多頭,人平均近0.9頭。”

“看起來你們這幾年養(yǎng)豬事業(yè)發(fā)展的還是不錯的,但是還不算多,要爭取發(fā)展到一人一頭豬或是一頭多一點?!编囆∑皆u論了幾句,接著問:“你們社有好多堰塘,興修了多少水

利?”

答:“堰塘不多,新修的山灣堰塘比較多,全社有108個堰塘?!?/p>

鄧小平批評說:“你們的植樹造林搞得不好,沒有什么樹木,要下點功夫搞綠化?!?/p>

然后,鄧小平提議進村里去看幾家農(nóng)戶。

在農(nóng)民郭士元家,鄧小平問了能分多少糧食、兩頭豬一天能屙多少糞。

在另一戶農(nóng)民家,鄧小平問了一個老大娘一天能績多少麻、能有多少收入。

他還問了高粱、花生、油菜的產(chǎn)量,問了雞蛋的價格。

每一個問題都和數(shù)字有關,每一個數(shù)字都和人民的生活、生產(chǎn)有關。

在農(nóng)村這樣,在企業(yè)也如此。

1961年,鄧小平到大慶視察工作。在一口油井旁和工人聊起來。

他問:“這口井每天產(chǎn)量多少?”

工人回答:用12毫米油嘴每天產(chǎn)油120噸。

鄧小平又問:用7毫米的油嘴每天產(chǎn)量多少?工人說可以產(chǎn)50噸,鄧小平說:“恐怕不止這個數(shù),要有70到80噸?!?/p>

他問油田領導:職工生活如何?一個月吃多少錢?他還問:去年蓋了多少平方的房子?(指職工住房)今年準備蓋多少?每平方多少錢?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數(shù)字是冰冷的,枯燥的。但在鄧小平的眼里,這些抽象的數(shù)字卻是富有生命的,是實事求是的“實事”。了解了這個“實事”,才能做出正確的合乎中國國情的決策。

鄧小平不光問數(shù)字,還幫著地方的同志算數(shù)字。鄧小平算的賬,十分細致。

1979年7月,他在黃山為當?shù)馗刹克闫鹆寺糜钨~。他分析到:黃山是你們發(fā)財?shù)牡胤?,對黃山的工作要好好整頓,主要是搞好服務工作?!巴鈬说街袊糜危话愕囊恍瞧谝ǎ保埃埃懊涝?,有時錢花少了還不滿意。”他指著古色古香的觀瀑樓說,“一家住一天可以收他500美元,起碼200美元。我在美國住旅館,最低的是900美元,高的有1200美元。”他還建議說:“每個賓館要搞小賣部。祁紅、綠茶搞小包,一二兩的,包裝搞得漂亮些,賣他幾個美金。他不是喝茶,是當紀念品。游客帶回去送人,表示他到過黃山。安徽紙、墨、筆、硯,也要搞包裝,賣美金。小賣部賣筆、墨、紙、硯,定國際價格,大有買賣可做?!薄吧絽^(qū)寶多得很。種柞樹也很好。要搞經(jīng)濟林。要很好地發(fā)展竹木手工生產(chǎn),搞好竹編生產(chǎn),搞些好的竹編工藝品,每件收他幾個美元。”“公園要賣門票,外國人一個價,中國人一個價。泰國曼谷公園本國人收兩角錢,外國人收一元五角錢?!?/p>

祁紅和綠茶不管包裝的多漂亮,都還是小插曲,鄧小平心里真正掛念的,是一筆大賬,是中國究竟怎樣發(fā)展的大賬。

他為這筆大賬起了個名字,叫“翻兩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