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很榮幸,我寫的第一本書能以中國人自己的文字與中國讀者見面。我與許多國際投資者持有相同的觀點,那就是本世紀投資界的全面進步將主要仰仗于那些有機會用本族語語言閱讀本書的投資者。這也是我在二十世紀后半葉與多名北京相關部門領導打交道的過程中得出的結論。
每個人都應該以謙虛的態(tài)度來指導他人如何創(chuàng)造、擴展和保存財富,特別是當每個人身處于完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時。通過對中國過去幾個世紀歷史的研讀,我了解到中華民族喜歡存錢,而且經常喜歡存大筆數(shù)額的錢。這些存款中有一部分現(xiàn)在正用于投資,不幸的是,另一部分用在了投機上。我認為儲蓄和投機的區(qū)別在于:儲蓄中的一部分錢是為了應對一切可能發(fā)生的意外而預留的,其具體數(shù)額由個人或家庭決定。這個決定取決于家庭主要的工資收入者的職業(yè)。比如,一個種植單一農作物的農民也許需要用整整一年的作物收入來防御作物歉收或價格巨變的風險; 一個從事大件貴重商品生產(比如汽車)的工人也許需要六個月才存下這部分應急儲備金;一個具有競爭性技能的辦公室職員則可能只需三個月。
通過極大努力獲得的巨大財富主要集中在單一產品或服務上。很少有巨額財富是通過投資直接得來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投資使財富得到保存或擴展。作為危機減震器,讓人興奮的投機在經濟中處于一個必要的地位。大部分基金并不僅僅是設計成為一段時間內好的投機工具,而常常是一生中極好的投資工具。
大樹高不過天,所有的市場價格都有最高極限。全世界的財富都在將一部分資產轉換為貨幣,在他國作為對沖基金進行投資,以應對自己國家未曾防備的經濟問題。此外,海外投資還提供了那些本地市場沒有的產品、服務和證券。
本書中所表達的想法,大部分是根據西方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經驗得來的。回想起來,你我都可從北京理柏事務所提供的機構基金數(shù)據中受益。毫無疑問,當你實際運用這里列舉過的一些經驗教訓時,必定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調整。有鑒于此,此版本專門獻給那些相信經驗教訓具有普遍性,并能將一個市場上得到的經驗教訓運用到其他市場的人們。
邁克·理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