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節(jié):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1)

卡爾-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爾·威特(Karl Witte)著


第三章 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

根據(jù)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fā)展最佳時期的。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fā)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fā)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

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為了盡早發(fā)揮孩子的能力,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呢?很簡單,如果嬰兒已感到了你的關心和愛撫,這就說明你已經(jīng)在教育他了。這種教育訓練是細小而繁瑣的。孩子渴了要給他喝水,孩子餓了要給他喂奶,孩子尿布濕了要馬上更換……父母要隨時隨地解除孩子的不愉快,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孩子的需要。能夠成功地感知孩子的需要,便是父母成功的開始。這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來的第一條成功的紐帶,它會為今后的教育和訓練提供良好的感情基礎。

我從兒子4個月時起,在吃母乳前,先給他點蜜柑汁,后來又添加香蕉泥、蘋果泥、胡蘿卜泥、青菜粥等等。再過一段時間,開始給他喂湯,吃煮熟的雞蛋、馬鈴薯等。大多數(shù)孩子愛吃谷類食物,這是他們最好的食物。然而,我兒子卻不愛吃。我認為愛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他吃喜歡的食物。但是在他兩周歲之前,不讓他吃肉。

德國有句諺語,意思是"人的性格取決于食物"??磥恚澄锿说男愿翊_有關系。曾經(jīng)有人主張"菜食療法",他們說選擇不同的食物,就能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給孩子多吃胡蘿卜,牙齒和皮膚就會美麗;吃馬鈴薯就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就能發(fā)展孩子的美術興趣;吃洋白菜和花菜會使孩子思想簡單,成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輕率的性格。因此,可以讓厭惡數(shù)學的孩子多吃馬鈴薯,讓缺乏美術興趣的孩子多吃菜豆,沒毅力的孩子禁食青豆,粗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

兒子出生后的頭半個月,我們堅持定時給他喂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鐘一開始就形成規(guī)律。直到他能吃飯后,兩頓飯之間仍然只許喝水不許吃別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也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腦。如果讓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那么大腦就不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另外,吃得過多除了阻礙腦部發(fā)育,也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胃腸疾病。

人們總以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知識。其實,這些僅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從初生的嬰兒漸漸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范疇。

遺憾的是,至今許多父母包括許多教育專家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就拿孩子吃東西來說,人們總以為吃得越多越好,越有益于健康。其實真實的情況并非如此。

吃得過多,必然有礙大腦的發(fā)展,還會使孩子從小大腦就充滿"吃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概念。因為對于嬰兒來說,最令他難受的除了生病之外就是饑餓。如果嬰兒一餓就給他大量的食物,讓他吃得過飽,就會使他認為吃東西、填飽肚子是排除難受之感的惟一途徑。在他長大之后,這種"吃"的概念,會轉化為過于依賴物質的概念。

當然,在這里,我不是想要求父母對孩子所需的食物加以限制,而只是想提醒那些疼愛孩子的父母:一切都要有個限度,包括吃東西。

有一天,我看見妻子正在喂小卡爾牛奶,便走了過去。

"怎么?剛才不是喂過了嗎?"我問道。

"是的,我看他在哭,就想讓他再喝點兒牛奶。"妻子說。

"不,卡爾剛才就已經(jīng)吃飽了,"我從妻子手中奪過奶瓶,"他沒有再吃任何東西的必要,至少他現(xiàn)在還不需要。"

由于突然失去了美味,小卡爾"哇哇"大哭起來。

"你是干什么呀!"妻子不高興地說。

這時,卡爾的外祖母走了過來。

"上帝呀!你怎么能這樣對待這個可憐的孩子。"外祖母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嬰兒都是要喝牛奶的,為什么不讓他喝?這孩子自從生下來就那么不幸,為什么還要如此對待他呢?哦,可憐的孩子!"

"我不是不想讓他喝牛奶,只是認為他現(xiàn)在沒有喝的必要。"我解釋道。

"你總說要把卡爾培養(yǎng)成才,可是不讓他吃飯,他怎么能成才呢?你成天大談教育,我看那些都是無用的空談。"外祖母生氣地說。

對于外祖母的不理解,我當時并沒有說什么。因為對于這位善良的婦女,我怎么能與她爭辯呢?

事后,我仔細向妻子講明了道理,告訴她疼愛孩子并非是一味地呵護他,一味地順從他,我們應該以謹慎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的培養(yǎng)和教育。

妻子是個明白事理的人,在她明白其中道理之后,便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分地順從孩子了。

恐怕有人會說我的這種做法未免太過分,但無論怎樣,我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孩子正是要從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做起。我們不應該忽視任何一點哪怕看起來微乎其微的東西。

曾經(jīng)有人說過:"不同的胃,會造就不同的人。它可以決定這個人變成樂天派或厭世者。"我想,這句話的含義不僅僅只是說明了吃東西對人身體上的影響,它對人的影響還有許多。

保持兒子健康的心情

人們見到我兒子時常說:"這孩子體格太好,不像個天才。"看來他們?nèi)栽趫猿?才子多病"的舊觀念。然而,這是毫無根據(jù)的。有句諺語"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體",這是有根據(jù)的。

的確,有的天才體弱多病,但并不是天才一定病弱,這種看法是不對的。那些病弱的天才如果健康,一定會是更加偉大的天才。而且身體健康的天才人物也并不少,如:韋伯斯特、布萊恩特、亨利·比卡、卡爾芬、珍妮·林德、阿德里娜·巴奇、薩拉·本哈忒、朱里亞·烏德·浩、約翰·衛(wèi)斯里、路易斯、阿爾科克等。這些人不僅身體健康,而且體格魁悟,很有力氣。

兒子的健康一再使人們驚異,這是因為我從嬰兒期就對他進行體能訓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