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人生而不同(1)

乖孩子的傷,最重 作者:李雅卿


2、人生而不同

我常想:什么時候我們的主流教育才會接受“人生而不同”,進而幫助我們的孩子接受自己和他人?

傳統(tǒng)學校教育老是以為所有學生是一樣的,由學校提供相同的教材,教師用一樣的方式,采行共同的進度,要求學生步調相同,一起學習。

學習成效好的(考試時能得高分的),被稱為好學生;學得不好的(包括太快或太慢的),就被稱為特殊學生;勉強跟得上步調的,就是普通學生。這把判定的尺,是在編教材時就定好的,于是所有的孩子就這樣被分類了。

可是研究學習心理學迄今,我自己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真心發(fā)現(xiàn)孩子認識世界(也就是所謂“學習”)的途徑并不相同。有的孩子特別長于語言溝通和思考,有的孩子除非親手摸過或化為圖像,否則難有感覺?,F(xiàn)在盛行的多元智慧說,把人類了解世界的方式劃分為至少七類:語言、數(shù)理邏輯分析、空間表征、音樂思維、動作技能、對他人的理解、對自我的理解。而傳統(tǒng)學校提供的“教學方式”,總是偏重在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分析兩方面,其他部分就弱很多。

種籽學苑一直有個心愿,希望提供一個機會和環(huán)境,讓每位孩子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認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徑,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來學習。

我們希望打破家庭對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迷信,回頭了解自己的孩子,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讓度量學習的尺從學?;氐阶陨恚敲疵课缓⒆硬庞忻骼?、自信的可能。

這樣的路當然是難走的—尤其在種籽提供的教育只有六年的情況下。我常想:什么時候我們的主流教育才會接受“人生而不同”,進而幫助我們的孩子接受自己和別人呢?只有這樣,學校才不會“教”出這么多內心自卑,充滿憤怒的孩子,我們期望的祥和社會也才不會永遠只是一個夢想和口號而已。

問:我一直不懂開放教育到底要開放什么,學校同仁對學生的期望是不要出事就好。我認為所謂的開放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心靈要開放,他要能營造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思考,而不是學學臺語,認識本地古跡就叫開放教育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