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風暴來臨,招商銀行駛向何方?(4)

馬蔚華與招商銀行 作者:張力升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的幾家國有銀行和商業(yè)銀行也未能幸免,其中招商銀行虧損億元。2007年8月13日,在招行中期業(yè)績發(fā)布會上,馬蔚華特意就此事進行了澄清。他表示招行在美國次級房貸債券危機出現之前,就已于2006年7、8月將所有投資平倉了結,獲利。招行內部的投資決策體系比較嚴謹,該行于2004年投資了美國次級房貸市場的相關金融產品,2006年8月賣出了所有產品,不僅投資獲利豐厚,且成功避開了隨后而來的次級房貸危機。目前不持有任何其他相關衍生品,也沒有和任何與此危機有關的金融機構有貸款往來,目前直接來自于次按相關產品的損失為零。

這次澄清似乎沒有徹底讓人放心,此后類似傳聞仍時有所聞。2008年10月26日,由于近來發(fā)生了中信泰富澳元衍生品交易巨虧、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因持外幣損失較大等情況,市場對中資企業(yè)外匯風險的極度恐懼被再次引發(fā)。有關“招商銀行炒外匯虧損百億”的傳聞四處流傳,直接導致招商銀行當天放量跌停,成為A股銀行板塊中唯一跌停的個股,招行H股也跌幅甚巨。招商銀行予以回應,指出此為不實傳言。

馬蔚華提醒,雖然美國出現危機,但是美國的金融管理還是比國內強,不能因為美國發(fā)生金融危機,就停止了對外的學習。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人批評亞洲金融危機與文化相關,東方的裙帶關系是導致不良資產出現問題的根源?,F在西方也出了問題。他認為,主要原因還是應歸結于銀行本身的治理結構,風險體制和企業(yè)文化。一個銀行不管在哪里,都應該有很好的體制和機制。

馬蔚華表示,即使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國際化也是一個重要課題,中國銀行的國際化程度很低,受到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有限,但是這個時候,國際化方向不能改變,金融危機是階段性的事情,而國際化是長久都要做的事情,這么多年來爆發(fā)多次金融危機,但是銀行一直在發(fā)展,銀行的整體經營活動不會因為危機而變化。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逐漸明白了一些本該很賺錢的中國企業(yè)為什么突然出現巨額虧損的原因。國際資本炒家在油價被拉抬到147美元一桶后,利用中國企業(yè)的恐慌,進而鼓動中石油、中石化、中鋁以高價收購礦產資源公司,再鼓動中國公司簽下不公平的套期保值合約。中信泰富在澳元期權產品上投資失誤造成147億港元虧損,是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公司因為投資外匯衍生產品產生的最大一單虧損。

2008年,中國五大航空公司無一盈利,虧損總額高達億元,占到了全球230多家航空公司虧損總額的56%,就是說蓬勃發(fā)展的中國航空業(yè)賠都賠得比洋人多。在東航億元的虧損中,燃油套期保值業(yè)務的損失為億元,占比46%。而國航的油料套期保值業(yè)務損失達億元,竟然占到了總虧損額億元的82%。

2008年7月11日,國際油價在飆升至每桶美元之后,突然調頭下挫。到2008年12月底一度跌破40美元。油價下跌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本來是件好事,但由于東航簽訂了“賣出看跌期權”的合約,這也就意味著,東航必須以這個高價買人家的油,就是從這個地方再往下降,它也只能以確定的高價買進。

馬明哲帶領平安保險在20年里迅速發(fā)展為綜合性金融集團,并且進入世界500強。在所有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yè)中,平安保險是最年輕的一家,而且是首家躋身其中的非國有企業(yè)。平安2008年的投資大手筆是持有富通集團股,初始投資成本為億元。結果,金融業(yè)務被肢解的富通集團復牌后暴挫,投資失敗讓中國平安難以平安,其持有的富通集團股價從2007年底的元跌至2008年10月24日的元,跌幅。最多時平安所持股權的市值已經縮水到約合人民幣億元,相對于初始投資虧損面達93%!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