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重組”是喬納斯·索爾克[10]大夫 為挽救質(zhì)量保證計劃而發(fā)明的。
—— 這當然是玩笑話, 邁克爾· 漢默(Michael Hammer)與詹姆斯·錢皮(James
Champy)才是公認的“重組”觀念的“生身父母”,我這里說“父母”并不是說他倆結(jié)過婚—— 如果你有這種聯(lián)想,請接受我的致歉。我是指他們合著的那本暢銷書《企業(yè)重組》。
公司重組,意味著要用激進的新方法來改變企業(yè)目前的商業(yè)流程。理論上講,它比起質(zhì)量方法更 為高明,因為重組可以直接作用于一個企業(yè)本不該做的事情。
當然重組也有其負面效應。風險在于,無論公司有哪方面與生俱來的缺陷,重組都可能使原來的缺點擴大,變得如脫韁野馬般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而無法像質(zhì)量控制那樣,將缺點逐個解決掉。如果——正如我常說的——我們是一群傻瓜的話,這就非常危險了。
漢默已注意到這方面的風險,隨即在《企業(yè)重組》出版兩年之后推出《企業(yè)重組的革命》一書加以討論。書中列舉了主管搞砸他的重組“秘方”, 并將計劃弄得一團糟的所有蠢事。
搞砸重組的例子:
CEO:我的部下,公司重組交給你了。
部下:我需要兩百萬美元。
CEO:做什么用?
部下:用錢來進行公司重組啊。
CEO:蠢材,重組就是為了省錢!
部下:呃……那我馬上開始著手。
CEO:做完了告訴我一聲。
重組工作往往傾向于裁減執(zhí)行某項工作所需的員工數(shù)——這種副作用會使員工感到恐懼和不信任,可問題是員工的參與卻是重組成敗的關鍵。如此看來,恐懼和不信任就成了重組工作的障礙了?
其實不然,生活中不是有很多事情,即使在大量恐懼和懷疑存在的情況下還照舊存在、運轉(zhuǎn)如常嗎? 比方說:
■ 死刑
■ 總統(tǒng)選舉
■ 傳銷活動
電子郵件選刊
發(fā)信人:(姓名保密)
收信人:史考特·亞當斯
史考特:
前幾天,我在主管專用的洗手間里聽到了這段對話:
“嘿,最近怎么樣?有一陣子沒見到你了?!?nbsp;
“我被重組‘和諧’掉了?!?nbsp;
“喔,真倒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