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殺兄心虛靠兩將把門謂“門神”
古代人們將能捉鬼避邪的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qū)邪避鬼,衛(wèi)家宅,保平安。第一代門神是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其后還有能捉鬼的鐘馗和一些道教神話人物。在門神中有兩個非常特別的人,是在正史中有記載的秦瓊和尉遲恭。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這事還得從玄武門之變說起。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于公元627年7月2日,夏歷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宮北門——玄武門外伏殺了自己同父同母的一兄一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迫使父親高祖李淵遜位于他這樣一個事件。
話說隋末,李世民一心想起兵造反,卻怕身為隋煬帝表哥的父親不肯,于是找到父親李淵的好友裴寂商量,裴寂時任太原晉陽宮的副監(jiān),裴寂說好辦,就挑了個宮女送去侍候李淵。事后,請李淵到家中喝酒,喝得有幾分醉時,便把李二公子的造反大計全盤托出。李淵大驚,不肯造反。裴寂便道:“你睡了當今皇上的宮女,這事傳出去可不是死罪。”接著分析道:“城門之外,皆是盜賊,若守小節(jié),旦夕死亡;若舉義兵,必得天位。眾情已協(xié),公意如何?”
李淵開始時按兵不動。當他看到隋朝大勢已去后,在李世民的策動下,及時發(fā)兵,組成了兩路大軍,分左右兩路,由李建成和李世民領(lǐng)導,直襲長安,很快便把長安拿下了。后建唐朝,改號為武德。接著在平定天下的6場大戰(zhàn)役中,其中四大戰(zhàn)役是李世民指揮的。
李淵有三個英勇無比的兒子,幫助他南征北戰(zhàn),最終奪取了天下。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李淵無意廢太子,本想步步削弱李世民的勢力,讓他漸漸失去兵權(quán),最終做個空頭王爺,結(jié)果事與愿違。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淵召建德、元吉兄弟倆進宮,準備調(diào)和一下。李世民先給他父親上了一道密奏,說李建成“淫亂后宮”,并說李建成跟李元吉密謀,準備在送元吉出征時殺害他。在上密奏的同時在玄武門設(shè)伏,擊殺了兄弟兩人。玄武門事變后的第三天,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以后,正式傳位給李世民。
玄武門事變后,李世民夜不能寐,睡覺時常常聽到臥房外邊天下人議論紛紛,或鬼魅呼叫,或有人偷襲暗殺,夜夜不得安寧。他將此事告訴群臣,求解憂之法。眾大臣分析道理勸解皆無效。這時大將秦叔寶說:“臣戎馬一生,殺敵如切菜,收尸猶聚蟻,何懼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堅執(zhí)銳,把守宮門。”李世民征戰(zhàn)南北,多信賴兩位將軍,旋即同意。當夜果然略為安枕無事。自此以后,二將軍便夜夜守衛(wèi)于皇帝門前。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怕二人過于辛苦,便命畫工繪二人的全身像懸掛在門前,從此內(nèi)心漸平安無事。
李世民行仁政深得天下人尊重,秦叔寶、尉遲敬德的形象也為天下人喜愛。因此人們上行下效,把保佑李世民的門神也貼在自家的家門上。既有紀念意義,也逐漸變成了一種信仰。大約在元代以后,就正式成為民間所祀的門神了,稱為武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