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節(jié):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27)

關(guān)注兒童心理問題: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作者:李躍兒


但這一個星期以來,他突然有了很多怕的東西,大多是在看書時。第一次表現(xiàn)出來是看到《海洋世界》里的螃蟹,這本書他已經(jīng)看過若干遍了,且真螃蟹都不知看過多少次了,當時我還覺得奇怪。開始以為他說著玩,后來我每次翻到這一頁的時候,他甚至連眼睛都閉上了,我就只好跳著講了。

這一次偶然事件之后,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nèi),他怕的東西越來越多:怕書上的小丑,怕書上的姐姐畫成小丑的樣子,怕書上的蟲子,怕書上的蜥蜴……我們以前??吹臅F(xiàn)在已經(jīng)沒法講了。

我總結(jié)了一下,凡是面目有點猙獰或不太討人喜歡的(往往也是大人害怕的)東西都會引起瑭瑭的害怕。我也很奇怪人對事物的這種害怕到底是天生的,還是成人外加給他的。對于后者,我反省了自己和家人的行為,我們好像并沒有刻意地去強化對某個東西的害怕。幼兒園也問過了,老師說也沒有嚇唬過他(但我也無法證實,所以不太能肯定)。那這種害怕會不會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發(fā)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認為某些東西會傷害自己而導致的?如果是這樣,這只是孩子在某一個階段的特征,會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當然這也需要家長的引導),而逐漸消失呢,還是會長期甚至一輩子都保留在孩子的性格當中呢?

作為過來人的各位媽媽,你們的體會是什么?怎么來引導孩子度過這個階段而不使害怕某些東西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呢?

答 案例中的家長的分析是對的。孩子在認知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會探索某個詞和與詞相對應(yīng)的事物,如果孩子恰巧探索到害怕這個詞,就會去尋找與害怕相對應(yīng)的事物,當孩子指出某個事物自己是害怕的,成人給予孩子的反應(yīng)是肯定的,孩子就會繼續(xù)探索害怕,并做出與害怕相應(yīng)的情緒反應(yīng)。到后來,也可能是利用害怕作為形式與成人互動,如孩子一說害怕,成人就會抱起孩子并向孩子解釋一堆話。這讓孩子發(fā)現(xiàn),他只要害怕了,就會獲得成人特殊的關(guān)注;再如,孩子只要害怕了,成人就會走過去,身體里散發(fā)出不平常的關(guān)懷,并將孩子攬在懷中,這等于用身體告訴孩子可害怕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會使孩子重復探索害怕。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對害怕的感覺被喚醒,并不斷出現(xiàn)探索害怕的行為時,成人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案例中的家長似乎沒有強化孩子的害怕,但是從提的問題中卻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害怕有擔心。當孩子害怕時,家長難免會表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關(guān)懷,也會強化孩子對害怕的探索。不過這的確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隨著智力的發(fā)展,孩子這一時期會過去。

溫馨提醒

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工作材料,盡量讓孩子利用真實的物體去進行探索和游戲。在這段時間,不必給孩子講太多的故事和看太多的圖畫。

兩歲左右的孩子是想象力突發(fā)時期,會將很多自己無法解釋的東西想象成可怕的東西。這一階段還有一個特征,就是他們會成為好演員,在扮演一種角色或假設(shè)一種情景時,他們會真實體驗?zāi)欠N情緒,并做得像真的一樣。所以家長有時候也需要判斷一下孩子是真的害怕,還是在扮演害怕。

孩子這么小就撒謊,長大后還了得?

肯定要從一開始就糾正的吧……

——我們就那么肯定孩子的行為真的是撒謊,是騙人,是投機取巧嗎?

——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的行為讓我們成人誤解了呢?

如果孩子確有撒謊的行為,那撒謊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要怎樣才能理解孩子這些行為?怎么才能修煉好自己,不急于給孩子下定論?

怎樣反思自己的心理情緒,正確解讀孩子“撒謊”背后的真實緣由,更好地理解孩子內(nèi)心需求,請看第六章:如何應(yīng)對孩子撒謊

第六章 如何應(yīng)對孩子撒謊

6-1 一歲六個月的寶寶怎么會撒謊啦

寶寶已經(jīng)一歲六個月了。最近一段時間,正在訓練他撒尿前要告訴大人。開始寶寶也能聽懂而且也照做,可是后來有時候就忘記了。姥姥為了加深記憶就對著寶寶尿濕的地方問寶寶:“你看這是誰拉的尿尿,是不是可可?”幾次以后我們大人無論哪個問這是誰做的,寶寶一律不說是自己,就賴別人,除了吃東西以外。為這我們暈都暈死了,不知道該怎么辦。 小孩子這么小怎么就學會撒謊了,請教一下大家,幫給點意見,怎么才能糾正寶寶的撒謊行為???謝謝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